最后,作者详细分析了4个他认为可能在全球范围内对人类文明造成破坏的问题,包括核武器的爆发式增长、全球气候变化、全球资源枯竭,以及全球各地居民生活水平的差异。
但是,他没有将传染性疾病的出现纳入讨论范围,因为写作此书时,新冠疫情还未爆发。不知道贾雷德?戴蒙德教授会不会在他的下一本著作里详细审视这一问题。
年的新冠疫情正是一次国家危机,当我们再次读到这十二条关键因素,不禁为中国骄傲。
我们国家在经历了初期的慌乱之后迅速应变,举国上下万众一心。宅家、戴口罩、减少聚会、切断传染源等做法取得民众的广泛认可和配合。新的卫生习惯正在逐步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增强了大家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勇气。
疫情对传统行业的冲击,考验着我们的应变能力。线下的“暂停”引发在线的“快进”,如何灵活地转型,提升数字化与风险意识已成为多数人思考的问题。
没有国家能在此次疫情中受益,我们只能从中积累防范公共卫生危机的经验和教训,增加耐心。我们还应警惕夜郎自大的心理,诚实做好自我评估,主动向成功控制疫情的国家学习,并继续开展互助。危机中的相濡以沫可以极大提升全球的凝聚力,助推经济复苏。
希望全球能从撕裂的痛楚中平安康复!
《在这世上,我最欢喜你》推荐:5颗星读完两本关于朱生豪的传记,再读这本朱生豪情书集,脑中不禁回放着朱先生短暂但饱满的一生。这个不善交谈的文人,一拿起笔便有了光采。书信虽短,但文笔活泼,情真意切。
因为文革,朱生豪写给宋清如的书信只保留了年到年的部分,还有婚后宋清如回娘家二十多天时朱生豪写的书信。从开始的浅浅关怀,到婚后的如胶似漆,一个细腻有趣的灵魂真真切切地展现在字里行间。
朱生豪的有趣体现在文字中。他爱看电影,读优秀的文学作品,爱说些天马行空又并没有什么实质内容的情话,还总会摆出师傅的姿态指正宋清如来信中哪个字用得不对。
信末的署名特别有意思,大部分是一本正经的”朱““朱朱”或”朱生“,可更多时候意想不到地出现“鲸鱼”“蚯蚓”“小三麻子”“小瘌痢头”“路易十六”“兴登堡将军”“吃笔的家伙”“傻老头子”“张飞”……还有的时候,会署上他正在翻译的作品中的人物。
就连我这局外人,看信的时候都忍不住想先瞧瞧末尾的署名,想想宋清如当年,每接到一封朱生豪的书信,该有多么惊喜和甜蜜呀。朱生豪离世后的无数个夜晚,她摩挲着爱人当年的笔迹,一遍遍回看情书,怎能不爱这个用情至深的男人?
《古书之美》推荐:5颗星庆山,即安妮宝贝,青春作家。
韦力,私人藏书家。
收藏这件事儿,并不光需要雄厚的财力,更需要专注地研究和广博的学识。
这本书包含采访稿、藏书及古书知识,也有许多精美的照片,可以说是古书收藏方面的一本优秀入门书。
书中最打动我的,是韦力不俗的谈吐。一个对吃穿用度都不甚看重的企业精英,倾注大量时间与精力收集、研究古书,只为将这份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延续并发扬。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委托手工工坊不计成本恢复古纸制造工艺,云龙皮纸、花瓣纸、发笺纸、罗纹纸这些光看名字就觉清雅的古纸正在突破时光的隔离。
美,是唐手抄经虔诚残存的希冀,是宋刻本潇洒灵动的笔画;是徐徐展开手卷的敬读细品,是手指触摸千年古纸的浮想。
韦力说,“雅”是社会发展的方向。我们在“俗”的误区里已逗留太久,沉浸在粗声大气、匆忙喧闹的浮躁社会里而不自知。像韦力先生这样孜孜不倦地学习,尽心竭力地实现目标,在精神与物质的世界里都能游刃有余,才是可敬的表率。
03—淡水鲑鱼六七月份阅读的书目有三类:小说(3本)、亲子共读儿童类读物(2本)、教育类(1本)。曾经很久没有阅读小说了,一方面是平时较忙,业余有限时间里读的多是教育教学类、旅行生活类以及亲子育儿类书籍。另一方面,在阅读小说时候若遇到了有共鸣触动的内容,我会陷入文章中,随着情节走向和人物的命运而起伏,比较消耗心情。5月时候去了一次嘉兴图书馆,翻看了书架上几本16、17年度的中短篇小说,阅读小说的轻松感,小说作者刻画人物环境渲染和情节设计的不同技艺,也让我对自我、生活和社会认知有了新的觉察,所以我六七月购买了三本感兴趣的小说。《年度作品短篇小说》推荐:5颗星网络查询了现代出版社的15-19五年来的年度短篇小说目录,看到了19年的有我最喜欢的作家迟子建的作品《炖马靴》,并且放在了开篇,想着19又是最新出版的,所以选了这一本。20位作家,用20种不同的风格讲述20个可管中窥豹的故事。大千世界的浮世绘中,有讲述东北抗联战士脱队后,在冰天雪地艰苦求生中靠炖马靴充饥、并与两条狼一路相伴最后脱险的《炖马靴》、有从三个人物的不同角度叙事、讲述他们眼中一位有洁癖和强迫症的中年男子的家庭、事业、社交和大学岁月的《被五和八,还有二十五整除》,有描写一对大学走来的情侣,在大城市相爱相杀相依相守、在职业和生活压力之下博弈与现实与爱情之间的《城北急救中》。《雨》推荐:5颗星我想很多人知道毛姆,是从"月亮和六便士"以及"书是可以随身携带的避难所"这两句近年来比较热潮的话(没有用书名号来写,是我想很多人并没有读过这两本书,但书名却广为流传),我是在八年前读过《月亮和六便士》,为当时只是粗略浏览,印象最深的是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疯狂"放弃巴黎成功的事业和美满的家庭去追求绘画理想,最后在穷困与病魔中,于南太平洋塔希提岛与土著姑娘结合,很遗憾感染麻风病去世后所有画作付之一炬的非凡人生选择和经历,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和南太平洋的神奇绚烂的风土人情在毛姆笔下有很强大的"心理现实主义"色彩。所以我也计划这本书与另一本巨作《人生的枷锁》一起列入接下来的"想读"书单中。
人民文学出版社此次出版的这套全集是毛姆于年自选的91篇精心佳作,共分三类:讲述南太平洋、亚洲(包括韩国中国印度)的东方故事、欧美故事和以“阿申登”为主人公的间谍系列故事。
作为"毛姆短篇小说全集"七卷第一卷的《雨》,最吸引我的是文章多是以南太平洋诸岛为背景的,塔希提岛、夏威夷岛和萨摩亚群岛风光旖旎的热带风情、殖民移民者与当地土著人口的故事,主题很吸引我。
毛姆犀利的笔锋和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主题是复杂的人性和不可知的人生,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好故事呈现。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两个故事:《麦金托什》和《爱德华巴纳德的堕落》。前者的故事描述了现代文明与土著原始意识的碰撞,在行政长官沃克出于善意的强势统治下,主人公麦金托什因观念上的差异,对上级不满逐渐发酵,推波助澜土著人报复枪杀沃克。然而,结局却令人意外和唏嘘不已:麦金托什在沃克弥留之际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并为自己披着正义外衣的冲动而幡然悔悟,最终因巨大心理压力而自尽。
如果说这篇是有西方文明优越感和殖民者色彩角度出发,那么《爱德华巴纳德的堕落》则有赞美塔希提岛简单真挚充实浪漫的生活方式,以及土著和半土著人真实直率和享受人生的意味,也有对西方世界繁华现代文明下,上流社会尤其资本家对现代文明生活方式优越感的嘲讽。
主人公爱德华为赚钱离开芝加哥和自己订婚的妻子完美女孩伊莎尔,被塔希提岛的美好环境和悠闲真挚生活方式吸引,最终选择了定居这里并娶一个土著女子相伴一生,而前来寻找和劝慰他的朋友贝特曼则如愿以偿和伊莎尔结合。
这里最精彩的是爱德华与贝特曼两人长长的对话,讨论"最好的天堂芝加哥"循规蹈矩的职员生活与塔希提岛生活的部分,很精彩充满人生哲学意味很浓,也会引起读者的共鸣,并思考如何人生意义心之所向以及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如何平衡"月亮和六便士"。
04—木枫这应该是两个月读书笔记,6月没有写。两个月完成了两本书:《全球科技通识》和《飘窗》。
先说刚刚结束的一本——刘心武的长篇小说《飘窗》。刘心武的小说涉及的题材很多是市井生活,通过这些平凡人物去思考社会、人生、爱、恨等主题。例如获得矛盾文学家的《钟鼓楼》。《飘窗》也是。
在一个三角区(三个行政区域结合部),每个人都在为维持或提高自己的生活,努力或艰难地争取、拼杀。这些争取或拼杀中,关于爱、背叛、金钱、尊严每人都做出了不一样的选择。这些选择,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例如讲到给餐馆送啤酒的人(都是农村打工者)为了一单生意(其实是地盘)大打出手。我想起我父亲在济南为了一个相对位置较高的摊位,与当地人怄气、争执最后被当地人砍伤住院。
这本小说涉及的人物跨度很大:有保洁阿姨、退休老人、水果摊贩、洗车野店主人、KTV保安及小姐、火车票票贩子、物业电工。印象深刻的有:利用身份攫取利益的红三代,腐败的城市管头目,作为当权者白手套并作威作福同时寻找他人尊重的黑社会老大,出身穷困农村在黑社会老大身边做保镖队长的退伍军人,喜欢讲话引用唐诗且刚刚竞争成为妈咪的坐堂小姐,仍把“打到一切反动派”挂在嘴边但生活落魄如乞丐的“武派司令”。
读小说的最大的感受是代入感和画面感,并会让自己很碎的时间填满。这本做的很好,同时丰富了自己的生活体验。推荐4颗星。
第二本《全球科技通史》从信息和能量的角度,梳理人类文明从猿到现在的所有的技术发展历史。总体看,人类就是围绕着用更少的能量处理更多的信息这条主线发展。而且用使用能量的级别去区分文明的程度。
我们金融行业,本质上也是信息行业——获取全面且及时的信息、甄别真实性且找出具有因果性信息、赋予不同信息权重、利用逻辑推导出风险和收益。前天看到国有5大行中的4家均成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以便更好的转型为数字银行和科技银行。
作者在最后一章——未来世界中介绍了重大的科技技术,有:癌症的预测性检验、基因编辑、可控核聚变、区块链、量子通讯。这本书也是推荐4.5个星。
05—小草君忙碌的六月份只看了一本一个小时就能看完的书《图形思考》。给了4星评价,从时间效益来说其实还不错。七月份看了两本,是学校里要求选的书,感觉都不错,发现自己也喜欢这种讲历史变迁的书。06—紫罗兰《传习录》推荐:4颗星
7月18日聆听朱越民老师在嘉兴市图书馆的《阳明心学的文化价值》,做为千古第一完人,立德、立功、立言,王阳明是当之无愧。推荐王阳明《传习录》推荐指数四颗星。本书可概括为六个字——“心即理”和“致良知”。
“心即理”即王阳明反复强调“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在龙场悟道以后,王阳明更加坚信,心即理,心外无物。一次朋友指着一朵花问王阳明:“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那这朵花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有何相关?”王阳明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既来看此花,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致良知”,是每个人都有良知,这源自于孟子所说的“恻隐之心、羞恶有心,人皆有之”,王阳明进一步发挥,人皆有良知。哪怕是小偷,他也会羞耻之心,觉得偷盗是违背天理。
向内的体悟是王阳明哲学起点,修炼“此心不动”是我看此书第一目的,世事烦恼皆源于心,心不动,事能奈何?哪怕世间烦恼,纷扰而至,亦能超然物外,泰然处之,人世间的潇洒境界。其二是专注“人需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专注眼前事,心外无理,心外无物,事才能极致,专注在心头志,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观闲事。其三是“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希望有天自己走完一生,也能无悔于心。
07—素《美丽新世界》推荐:5颗星
大学同学推荐的,此前一直没有发现她赠的书,最近才留意到,所颇有些不好意思。在遥远的未来,人们在基因设计与药物作用下,失去了个人情感,失去了思考能力,失去了爱情,只有消极服从于一种统治秩序去保留区度假的伯纳德和列宁娜,偶遇了“野人”约翰和他的母亲琳达,并将他们带回了文明社会。琳达很快死于服用过量的索麻,约翰也意识到“文明社会”并非美好的乌托邦,开始渴望回归保留区……
麻痹的思想,就能得到稳定和快乐。但是这样的“新世界”着实恐怖,人们没有了遭遇不幸的权利,缺少了诗歌、爱情这样的字眼,自由和创造被扼杀,人们的命运被提起安排,社会秩序固化得令人生畏。现在科技的进步,使得我们掌握了很多技术,这本该是为人类谋福,而不是惹祸的。我们可不可以深入去思考问题,明确当前的情况,运用想象力,预测未来的技术会遭到怎样的滥用,如果可能的话是不是可以进行适当规避?
08—墨先森《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重理解的教学设计》推荐:4.5颗星
两本让我重新思考教学设计的书,《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偏理论,《重理解的教学设计》重实操,二者结合相得益彰。两本书都比较硬核,进度条缓慢,目前才至第四章(30%)。简单笔记如下:
What:UBD(UnderstandingByDesign):一种以明确的学习目标为起点、以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为宗旨、强调评价设计先于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开展的创新型的教学设计模式。
Why:目前大多数教学设计是内容导向而非结果导向。教师只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xizq.com/smyly/5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