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风里,还是在雨里,我都在这里守候着你~
人类学谱系图:古典人类学到玛格丽特·米德
萨摩亚人的成年
玛格丽特·米德著
商务印书馆
★★★★★
上篇:博厄斯与历史特殊论
在古典时期,人类学分别在英国、美国、法国和德奥形成了各自的传统,英国以古典进化论的斯宾塞、泰勒为鼻祖,后来到了20世纪文化功能论的马林诺夫斯基和结构功能论的拉德克利夫-布朗继承也批判了古典进化论,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学说,这套学说后来在英国流传甚广,影响很深。法国则是涂尔干和他的年鉴学派为鼻祖,涂尔干不仅对人类学影响甚远,他本人是社会学家,而他的理论实际可以运用在所有人文学科中。
与英美法相比,德奥的人类学传统却在古典时期便中断了,他们创立了古典传播论,却没能在德奥继续传承下去。这与德奥特殊的历史环境相关,自德皇威廉二世和首相俾斯麦后,德国便成了一个经常侵略他国的国家。而人类学自诩以理解异文化、异社会为己任的学科,在军国主义思想主导下的德国显然不能很好发展下去。于是,在古典传播论后,一批遭受排挤的人类学家便远走他乡,其中德国人博厄斯来到了美国,他在还未有人类学这门学科的北美大陆上以一己之力建立起了这门学科,并教导了许多弟子,这些弟子们在美国各大高校开枝散叶,彻底将这门学科传承下去。这是本文的重点。不过在此之前先粗略谈论一下德奥传播论,这是博厄斯理论的基础。
在第一篇中说过,传播论的核心观点是:传播指文化或文化特质从一地流传到另一地的现象。他们认为人类的创造能力或独立发明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文化的传播才是世界的根本。在这个基础上,拉策尔、格罗布内尔和施密特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拉策尔的理论成就在于他首先划分了文明在地理上的分布,以及文化发展的总图案。
格雷布内尔则提出了“文化圈”的概念,他如古典进化论学者那样,对文化要素进行分割,并根据这些不同的文化要素,把世界分成多个文化圈,而文化圈与文化圈之间有重合的部分,这部分被格雷布内尔成为“文化层”。格雷布内尔还以“形式标准”来指代多个文化里事物的形式相同的情况,“量的标准”来指代多个文化大量事物相同的情况。
施密特在格雷布内尔的基础上扩展了“文化圈”的概念,并对格雷布内尔的标准划分进行了延伸。“性质标准”是指事物质的相同情况,“联系标准”是指两个文化分隔开,但是他们中间的地区出现和两者相似的事物这种情况,说明两地相互传播的可能性极大。“关系程度标准”则是当走进两个文化的核心时,相似点在质和量两方面增加的情况,这说明两个文化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有过历史联系的。
古典传播论沿袭了古典进化论中关于文明进化的说法,文化从一地到另一地的传播也说明了两个文化彼此有文明和野蛮之分。这个观点继续发展到极端程度时,便有了史密斯和佩里的“泛埃及主义”(详见第一篇),而这一点被种族主义者所继承。但古典传播论学者提出的“文化圈”概念,也将文明与文明联系起来,不会孤立地看待一种文化,这是他们为后来人类学研究带来的启发。
博厄斯是德国犹太人,在他生活的年代,德国种族主义盛行,认为日耳曼民族高人一等的观念在民众之间传播,“反犹主义”也因此诞生。在这样压力极大的情况下,博厄斯无法继续在德国做学术,只能来到美国,他的到来为美国带来一门新的学科。在德国,人类学的传统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浓厚的种族主义,而这一传统却流传到了美国,因而可以说美国人类学是德奥人类学的延续。
博厄斯所做的研究,我们很难给它下一个定义,认为它是什么流派的,他的弟子除了继承他的理论,还吸收了其他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甚至语言学家、心理学家的观点,而这些继承与创新使得美国人类学百花齐放。但有一点是从博厄斯时期一直继承的,即对“文化”的共抗白癜风北京看白癜风费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xizq.com/smyfz/4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