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萨摩亚 >> 萨摩亚发展 >> 正文 >> 正文

12本人类学经典作品书单来啦

来源:萨摩亚 时间:2020/8/8

01

忧郁的热带

-7---3

[法]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著

《忧郁的热带》是结构人类学宗师列维-斯特劳斯的著名思想自传,更是人类学历史上的经典著作之一。青年时代,列维-斯特劳斯亲访亚马逊河流域和巴西高地森林,在丛林深处寻找保持最原始形态的人类社会。本书记述了他在卡都卫欧、波洛洛、南比克瓦拉等几个最原始部落里情趣盎然、寓意深远的思考历程与生活体验。列维-斯特劳斯以全新的路径、开放的眼光,根据敏锐的洞察力,辅以生动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笔触,将这些部落放在了整个人类发展的脉络之中,提出了引人入胜的相互印证和比较研究。

苏珊?桑塔格评价它是“这个世纪最伟大的著作之一。它生动、细腻,思想大胆,它写得美,有鲜明的个人印迹,它以人的声音说话。”

02

月亮的另一面

一位人类学家对日本的评论

-7---4

[法]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著

《月亮的另一面》收录了作者于年至年发表的关于日本的人类学、神话学研究的演讲稿及文章,谈及日本的文化、艺术、历史、文学、生活,以及作者对日本细微的观察,并为我们讲述了很多日本的神话故事;在与西方文化各方面相比较的同时,揭示月亮另一面的日本,其文化的独特一面。

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

法兰西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人类学家,法国结构主义人文学术思潮的主要创始人。列维-斯特劳斯出生于年,青年时代爱好哲学,醉心于卢梭、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思想;嗣后致力于文化人类学研究达50余年之久。20世纪30年代他曾在巴西考察当地土著社会多年。40年代旅美期间钻研英美人类学与结构语言学,陆续发表了大量研究成果。自年起任法兰西学院教授。

03

妮萨

一名昆族女子的生活与心声

-7---9

[美]玛乔丽·肖斯塔克著

年,婚后的玛乔丽跟随丈夫前往非洲喀拉哈里沙漠对昆人进行一系列跨学科的田野研究。在20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她学习昆人语言,入乡随俗。在调查中,能说会道的昆人女性妮萨向玛乔丽清楚、生动地讲述了她生活中的一些具有情感意义的事件:幼年时的断奶记忆,与其他孩童的第一次性游戏,新婚之夜的事情,母亲和子女的亡故,几段婚姻和数位情人的故事,对逐渐变老的感受,等等。此外,妮萨还坦率地披露了性行为的细节,以及为新情人所吸引的方式和原因等更为私密的事情。

由于妮萨丰富的人生经历及讲故事的天分,我们获悉了昆人个体间的互动方式及昆人社会的组织方式,了解了许多关于昆人童年、青少年和成年经验的新材料。与妮萨的15次录音深访,成就了《妮萨》这部几乎与玛格丽特?米德《萨摩亚人的成年》相提并论的佳作,在人类学界内外产生了轰动效应。

04

重访妮萨

-7---1

[美]玛乔丽·肖斯塔克著

《妮萨》出版之后,肖斯塔克曾于年6月至7月间第三次踏访昆人社会。这次重访的经历和感想在肖斯塔克逝世后由其亲友协助编辑整理出版,即《重访妮萨》。该书在写作风格上更接近于个人回忆录,而非民族志。

《重访妮萨》讲述的主要是肖斯塔克自己的旅行经历、感受和对当年田野经历的对比回想。当时作者身患乳腺癌、接受了乳房切除术和化疗,她试图故地重游,重拾友谊,寻求内心的平静。因此,这次旅行被称为“精神之旅”“心灵之旅”。作者和包括尼萨在内的一群昆人,进行了一次狩猎-采集的旅程,途中开展了多次当地传统的治疗仪式和舞蹈,作者对青春、健康和友谊的渴求跃然纸上。不过,《妮萨》中所展示的那种和谐关系在这本书中出现了裂痕,致使肖斯塔克进而反思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在权力、经济以及对双方关系的定位和期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但是,人类普同性中的某些品质毕竟有能力超越体质、种族、文化等的差异性,使得肖斯塔克在她的阿非里加(Africa)感知“天命”。

玛乔丽·肖斯塔克

玛乔丽·肖斯塔克(MarjorieShostak),美国女人类学家。自年起,美国哈佛大学的人类学家理查德·李(RichardLee)和艾芬·德沃尔(IrvenDeVore)等人对博茨瓦纳西北部多比地区的昆人开始了一项长期的调研计划。年,该项计划已近尾声,结婚不久的肖斯塔克与她的研究生丈夫参加该计划的研究同往多比,丈夫研究母婴关系和婴幼儿身心成长,而肖斯塔克则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xizq.com/smyfz/5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