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源:厦门日报
11月23日,厦门国际海洋周开幕式暨海洋发展大会在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关心截至目前,厦门已有22家海洋龙头企业、25家海洋高技术企业,海洋生物医药、海洋高端装备、海洋高技术服务、海洋生物种业等14条产业链不断发展壮大。今年前三季度,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总产值达到亿元。
一大批优质项目、大项目踏浪而来,彰显着海洋新兴产业的充沛活力。今年以来,我市突出海洋生物医药制品、现代渔业(水产种苗、工厂化养殖、观赏鱼)、智慧海洋等招商方向,累计引进项目68个,计划总投资亿元。此外,我市积极打造南方海洋创业创新基地,形成“1+2”的新格局,即位于翔安欧厝的主基地和位于翔安火炬、思明沙坡尾的两个分基地,助力海洋创业企业成长壮大。
向海洋要空间、要资源、要效益,厦门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已经清晰可见——海洋新兴产业逐渐成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主阵地,它释放的乘数效应,让海洋经济结构更“轻”、发展模式更“绿”、经济质量更“优”。
破除制度性障碍在解决痛点上做“除法”
经略海洋,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在这个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打造强有力的保障体系来为它保驾护航。
充分利用特区立法优势,厦门先后制定了海域使用管理规定、海洋环境保护若干规定、中华白海豚保护规定等十多部涉海法规。我市还编制了海洋功能区划、海域使用规划、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等一系列涉海规划、方案,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海洋法规规划体系。
厦门不断破除制度性障碍,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解决一系列痛点:成立海洋管理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解决海洋管理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组建海上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解决海上“管不着”“重复管”的问题;建立起厦漳泉海洋执法城市联盟机制,形成了有效的综合协调机制;开展海漂垃圾监测,建立收集处置长效机制……
针对海上违法行为,我市始终保持主动进攻的严打高压态势。除了加强源头治理、重拳整治,我市还大胆创新,构建联合管控机制,组织涉海部门联合执法,开展厦金协同执法,严厉打击海上违法行为,维护海域安全稳定。
“立法先行、集中协调、科技支撑、综合执法、公众参与”——厦门海岸带综合管理模式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认可和推广,为国际社会实施海岸带综合管理提供了经验和示范,先后获得东亚海岸带综合管理(ICM)政府管理杰出成就金奖、东亚海岸带可持续发展杰出成就奖。
不仅向世界贡献了海洋治理的厦门模式,我市还积极搭建起厦门国际海洋周这样的国际化平台,积极发展“蓝色伙伴关系”,分享传递“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14年来,厦门国际海洋周不仅激荡出无数个影响海洋命运的理念和决策,也进一步促进了世界海洋产业的健康发展和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值得一提的是,年3月厦门市海洋发展局挂牌成立后,围绕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探索、主动作为,有力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真正“放”出动力和活力、“管”出公平和秩序、“服”出便利和品质,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只要心系海洋,就能听到涛声澎湃。
海风没有吹蚀改革发展的速度与激情,却为经济特区的成长注入了无限活力。
进入新时代,厦门的海洋发展坐标更加明确——耕波犁浪,努力做好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在海洋强国建设中展现厦门作为,贡献厦门力量。
到年,建成海洋强市、国家海洋中心示范城市;到年,建设国际特色海洋中心城市——厦门人正以接续奋斗、奋楫扬帆的决心,点燃奋斗的激情,以实干担当推动“厦门号”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编辑:投资厦门,策划:厦门市招商办。
内容来源:厦门日报投资厦门,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版权申明:除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标明作者及出处,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谢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xizq.com/smyjj/6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