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著名的美国皈依者斯蒂芬·雷在土耳其一座教堂望弥撒后写下了这样一段感受:
“这是位于伊斯坦布尔市中心的一座教堂,教堂由意大利人建立,本堂神父是位意大利人,教区主教是个法国的白人,来望这台弥撒的主要是讲法语的非洲人,而我们所有人都忠于在罗马的、继承了犹太人圣伯多禄之位的阿根廷人教宗(方济各)。”
“这台弥撒是法语的,我一句也没有听懂。但是,我们的弥撒在全世界是一样的,读经是普世一致的。当天是主耶稣受洗瞻礼,尽管语言不通,我们通过手机上的弥撒app跟上了,感觉像在自己家。这是异国他乡,但这教会完完全全是我们的教会,主耶稣完完全全地存在于圣体之中,因为这是普世的天主教会!啊,我是如此愿意作一名公教(普世天主教会)教友!”
当斯蒂芬·雷把这段话写在“天主教皈依者”网站上后,引发了很多感叹。一名署名麦克·约瑟夫的读者留言:
“我以前不太理解天主教会的普世性,直到某一天我在新西兰望一台平日弥撒时才切身地理解了她的普世性。教堂位于南奥克兰,信友都是萨摩亚人,我猜整个教堂里唯一出生在新西兰的人就是神父。当他唱起Kyrie(垂怜经)时,每个人都跟着应答。而当天弥撒纪念的是日本的致命圣人(殉道者)。”
“我立刻被感动了,因为我是在新西兰与一些波利尼西亚移民一同举行弥撒圣祭,我们以希腊文的经文向主祈求宽恕,而我们纪念的是同一信仰中为主殉道的日本先贤,他们在天堂也为我们所有人祈祷着。作一名普世的公教信徒是多么好!”
以上描述中展现的教会普世性,我们在很多场合中都能感受到。事实上,即便我们不处于一个国际化的堂区,这样的普世性也深深地存在教会的礼仪和圣事中。无怪乎圣施礼华在他著名的灵修书《道路》中建议,在祈祷中诵读信经时,念到“唯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教会”时,停顿一下。圣人说:“我切望你成为亲近罗马的人!”
而历史上不断有各种力量破坏教会的普世性,因为破坏基督信仰的一个利器,就是从损害基督信仰的普世性开始。
圣施礼华写道:“魔鬼不遗余力地企图重演那些危机”,而面对魔鬼的这些诡计,我们要做到就是“朝朝暮暮、日日夜夜,我念念不忘,在心里、在思想上、在口头上,坚持一个信念:罗马!”(《犁痕》)因为,“散布在各地的所有教会,都把这在罗马的伟大教会视作唯一的根基,因为,根据救主的许诺,地狱的门决不能战胜她。”(《教理》)
教会的普世性是天主耶稣的一项命令。主耶稣亲口说:“你们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传福音。”(谷·十六:15)明朝来华的利玛窦等传教士进行了本地化的努力,但那些努力是为了“合儒、补儒、超儒”,即通过本地化的手段让天主教信仰补充本地儒家思想之缺陷,更要超越儒家把整个民族的精神拔高到天主台前。
但另有一些“X国化”的手段,则是通过否定基督在世代表、圣伯多禄的继承人教宗的权威,从而破坏教会“一牧一栈”的普世性。
“对于一名天主教徒来说,再没有其他可以接受的态度,我们必须永远捍卫教宗的权威……因为他是普世教会的基石,而且,几十个世纪以来,直到时间的终结,他要在人类之中履行耶稣托付给圣伯多禄圣化和管理的职务。”(圣施礼华《炼炉》)圣人强调教宗职务的履行是在“人类之中”,而不是哪一些民族或国家内,也没有说在哪一种制度的国家内。
在“X国化”声音愈来愈响的时代,为了维护主耶稣关于教会普世性的命令,需要我们有更审慎的分辨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xizq.com/smyly/8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