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萨摩亚 >> 萨摩亚美景 >> 正文 >> 正文

原谅我蹭这个过期的热度论人类学与演艺圈的

来源:萨摩亚 时间:2021/7/9

我一直知道自己是一个很喜欢抓别人抓不到的重点的那种奇怪的小女孩,比如说看到帅气的男孩子,第一时间想的不是搭讪留个联系方式,而是如果我是个男孩子就好了,那我也可以穿这么帅气的衣服。

所以我又一次抓错重点也不稀奇。

好前一段时间里,综艺节目《演员的诞生》是个大热点,我已经看到N篇点评,以至于没有兴趣打开这档口碑与尴尬齐飞的综艺。倒是在微博上看到姜思达采访《演员的诞生》的指导老师刘天池的时候,萌生了“蹭热度”的想法。

其实也不算蹭热度,我真的看到了相似性,我们都是研究人的艺术。

在我眼里,人类学是艺术,表演是对人的探究,本质上没什么不同。

表演学生们在天池老师的工作室里上课,不停地行走去激发体内潜藏的情绪,去表达,去释放,再收拾整理。很多学生哭了,他们完全忽略了镜头的存在,眼眶一点点满上血丝,然后,某一刻,泪水蓄谋已久奔涌而出,有的人弓下腰握着拳头大吼着,有的人蹲下了把头埋进膝盖。

再然后,老师说:“收。”

泪水被收拾干净,仿佛没有来过。

虽然我没有学过表演,但是这一刻我能意识到,这是对的。挖掘情绪,放大它,体察它,然后你知道它由微小到充沛,由丰厚到耗尽的每个转变。

不“懂”,不足以表达。

“懂”,是一个很重的字,往往在发自内心动情地明了时,才会递一个沉默但有力的眼神,然后拍拍他的肩,说,“我懂”。音节很短,情意很长。

人类学讲内外交织的时候,也是这样的。你走进一家人的生活,你看见爸爸妈妈在吵架,你看见孩子在大哭大叫,你看见很多负面的黑暗的,然后你情不自禁地难过了,你在田野笔记上写下了灰暗的笔触,你觉得这个田野真是糟糕地不得了。但只有这样,你才真的懂了,而不是作壁上观地任意批判或鄙夷,也不是一昧地赞美夸大。

因为经历过,所以懂得干巴巴的理论是怎么从生动的田野到抽象的XX主义,才能了解了人类的精妙,才对研究人的艺术,深深热爱。我能理解刘天池老师对演艺的那种发自内心的热爱。我也那么爱着人类学。

今天上课又说起米德,上世纪知名的人类学家米德,做了萨摩亚岛上青少年(女性)的青春期研究,认为她们没有青春期困扰,青春期都是西方文化的产物。这本是一个人类学界公认的观点。后来,有人再次调查并提出质疑,米德被萨摩亚小姑娘们捉弄了,她们在和米德开玩笑。支持者站出来说,质疑者调查的年代里,萨摩亚岛已经变了。

社会科学就是这么奇妙,同一个个体只能接受干预或不接受干预,没有第三种选择,干预了之后就无法回到从前,所以任何结论都只能针对此情此景,时过境迁都不再是一回事。

秒针有新的转动,人心就有新的变化,社会科学的学者们永远有做不完的研究。可能也是因为这样,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看起来无足轻重,毕竟总有新的。可能每个人只关心自己的生存,所以对他人的此情此景并不关心。

所以文科被理科沙文主义逼到墙角。(不了解的观众请戳蓝字链接

但这些很“软”的东西,在我看来,很重要。电影艺术也不仅仅是一次风花雪月。

永恒不灭的罗马也不认为妇女有投票权力,民主被认为是一种坏制度(《利维坦》)。当时最先进最经典的罗马且是这种社会观念,我们不难想象这成千上百年来,人类的社会观念经历了多少的挣扎变化。

电影艺术的发展,足可见社会观念在经历多大的变动。

十年前,许鞍华执导《天水围的夜与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xizq.com/smymj/8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