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音乐剧根据迪士尼出品的《海洋奇缘》改编。我在另外一篇文章中介绍了这部电影是在萨摩亚取景,片中展示的也是萨摩亚的风土人情。而为小朋友选择这部音乐剧的人正是来自萨摩亚的Ray.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这个海岛的背景知识。
本片中展示了太多南太平洋与波利尼西亚文化的背景,元素众多,如:热带海岛、大海、原始部落、椰子、木舟、刺身、图腾雕像、神话传说等,配上土著歌曲,异域文化色彩浓厚。
本片内容并不复杂:在一个南太平洋岛上住着一个波利尼西亚部落,部落酋长女儿莫阿娜向往大海,在家园遭受危机时,她不顾父亲的反对,乘船出海,与传说中半神毛依一起完成祖母的嘱托,并拯救了族人。
故事很精彩,而故事取材的现实国家更加精彩,这也是小朋友上我们这次戏剧课最感兴趣最长知识的部分。
由于文化差异,在谈到土著文化时,大多数人想到的都是非洲土著民族,美洲的印第安人,或者是北极的爱斯基摩人。在各种奇幻探险类的影视作品里他们被描绘成狂野、原始,崇拜自然又喜好杀戮的形象;可对于远在南半球太平洋中心的波利尼西亚人,人们却是知之甚少。因为我们的音乐剧导师,同时也是我的干女儿Ray,她来自南太平洋的岛国萨摩亚,因为与她相处一年之久,多次被邀请去参加她的约会,我们也一起去海边度假,所以了解了许多有关萨摩亚的文化。
所以对我来说,《海洋奇缘》带给我的是色彩绚丽的海景、细致入微的刻画、人物们传递的舍己为人的善良与美好等。那些壮丽的风景,造型独特的建筑,日常生活里的水果、装饰物、独木舟,甚至一闪而过的镜头都曾在Ray给我展示过的照片和shipin视频中出现过。发几张萨摩亚的图片,Ray来北京一年就遇到了新冠,至今没有机会回国。她不止一次跟我讲过,她想念她美丽的国家。从照片上看,那里很像毛里求斯。
Ray就生活在这个美丽的海岛上。
在重大节日时,Ray和她的同胞都会穿上这种服饰。
接下来就来说说电影里涉及到的当地元素吧~
1.Tapa树皮布
(从网络上找的电影海报,也是Tapa的风格)
电影的一开始,莫阿娜的奶奶声情并茂的通过几幅画给一群孩子们讲半神毛伊的故事。这些画就是用树皮布作画的。这是一种太平洋岛国居民用作装饰或者服饰的物品,汤加、萨摩亚和斐济是Tapa的主要使用国。Tapa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叫法,Tapa这个词则起源于大溪地和库克群岛,是由英国的库克船长(CaptainCook)发现并介绍给其他国家的。
我们的海南岛也有黎族树皮衣,制作过程类似,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了解,在此就不详细翻译了。
Tapa在萨摩亚人的生活里主要用于建筑内部的装饰,或者在盛大节日时穿在身上。
来两个图:
女主角莫阿娜的裙子看上去也是这种布料。
2.Fale英语里没有这个单词,在萨摩亚语里,这个词指房子,从小到大的各种造型的房子都用这个词。中国人一般按音译称之为“法雷”。
萨摩亚的房子又有其独特的风格。通常来说,萨摩亚的Fale是椭圆形或者圆形构造,由多个柱子围着的、带有圆顶的建筑。法雷没有墙,四面通透。在欧洲人发现萨摩亚之前,法雷一直用木头建造,从来没用过金属材料。
(老照片里的法雷)
(海边的用于乘凉的法雷)
(西萨摩亚首都阿皮亚的旅游局,融合现代建筑工艺建造的。屋顶不是草,而是木瓦,一片一片贴上去的,工艺很复杂……)
网上没找到电影里Fale的照片,只记得从海上往莫阿娜的村子望去时,在各种绿色的树木之间分散着很多法雷。看上去还是这种木瓦屋顶的结构。
3.女性角色头上戴的花。
萨摩亚人,尤其是女人,日常生活里常常会在头上插一朵新鲜的花朵做装饰。
(和Ray一起去北戴河的时候,她就是头戴着花和我一起出行的)
有些人说未婚的女子要把花戴在左边的头发上,已婚的要戴在右边或者后边。不过年轻一代的人已经不在乎这些传统文化了,她们会随意戴。不知道斐济或者其他南太平洋国家对此有什么习惯,反正电影里戴的位置也是挺随意的。
4.Tatau.文身
很多人相信英语单词Tattoo(文身),起源于波利尼西亚词汇Tatau。
波利尼西亚地区关于文身的起源则有不同的说法。萨摩亚人认为斐济是Tatau的起源地,斐济人却归功于萨摩亚,新西兰的毛利人则认为Tatau来源于地狱。
在萨摩亚,男人的文身被称为Pe’a,女人的文身被称为Malu。这两种文身的样式有所不同。
男人的是这样的:
女人的是这样的:
我的Ray却没有什么纹身,她的同胞也没有。也许年轻人都没有了吧。
电影里有一个片段,一个壮汉趴在地上,呲牙咧嘴做着文身。就在观众猜测他做的到底是多么复杂的花纹时,镜头拉近,才发现他背上只是一个小小的菱形。
很多人都笑了,都知道文身有点疼,但也只是有点疼而已啊,那么一个彪形大汉,为了这点疼,竟然忍成这样,太可笑了吧?
看过电影的朋友们,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仔细留意那个用兽骨或者龟壳制作的工具。
那是传统萨摩亚文身必备的工具。
用这种工具来做文身是一种非常痛苦的过程,男人的文身从腰部开始,一直延伸到膝盖的位置。整个文身过程全部手工刻画,有些文身几天就能完成,有些需要几个星期,还有一些需要数年。
在萨摩亚风俗里,Pe’a只能用传统的方式来做,即是融合文化和宗教仪式,对于把Pe’a纹在身上的人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个过程通常在地上铺着席子的地方进行,纹身师会带着一到两个助理共同操作。
传统的文身价格十分高昂。有些纹身师会收到个席子(当地的手工编制的席子,在仪式中会用到)作为酬劳。
(莫阿娜的父亲身上的文身和这个差不多)
萨摩亚有Pe’a文身的男子会因超乎常人的勇气而被人尊敬。那些忍受不了文身漫长的折磨过程而放弃的人,或者无力支付费用而没能完成的人,都被看做是一种耻辱。
在萨摩亚社会中,男人的文身Pe’a和女人的文身Malu都表现了对本地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也是男男女女长大成人的标志。
5.椰子
电影里有一段歌舞是由莫阿娜的父亲领唱的,介绍了岛上物产丰富,自给自足。简短的歌词里有多处椰子的描写,说它的果实可以食用,果皮上的纤维可以制作衣服或者生活用具。
我和Ray在北戴河的时候,买过一个包包,是用椰子壳做的,她很喜欢。
在萨摩亚,椰子树被称为“生命之树”。树干,树叶,叶子的脉络,椰子的表皮,表皮纤维,椰子壳,以及果实本身都有所用。椰子被萨摩亚人广泛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当地的语言中有超过65个词汇,用来形容与之有关的部分。欧洲人发现萨摩亚以前,椰子已经渗透到当地人生活里,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欧洲人对萨摩亚殖民统治后,椰子的地位也没有下降,继续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来源于论文《萨摩亚生命之树》——研究椰子产品在萨摩亚经济,过去和现在所扮演角色)
(这种长在海边的椰子,树干比较矮小,据说不好吃)
(当地菜市场卖的新鲜的椰子,一个折合人民币5-6块钱)
下面讲讲这个故事:
《海洋奇缘》讲述的是波利尼西亚人的历史故事。波里尼西亚人是居住在南太平洋小岛上的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风土文化、宗教艺术。大约三千年前他们航行在广袤的南太平洋上,发现了大洋洲的很多岛屿,但一千年后他们突然中止了航行,一直没有人搞明白其中的原因。该片的灵感就是从这开始的。
编剧杰拉德·布什为了创作出完美的剧本,他在四年内间为《海洋奇缘》写出了多个版本(孩子们的音乐剧剧本我也改了差不多十几次了,原因很简单,演员队伍总在变)。为了贴合现实,导演们曾带着动画师、音乐班底两次探访FIJI、SONOA、大溪地等南太平洋岛屿,并和当地村民、刺青专家、地质学家交流,就是为了深入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和文化传说。结果他们为村名们航行的热情、与海洋的依恋深深感动,因此希望在片中刻画这种名族情感。
波利尼西亚人(Polynesians)(上图是波利尼西亚人的一些生活环境)
大洋洲东部波利尼西亚群岛的民族集团。包括毛利人、萨摩亚人、汤加人、图瓦卢人、夏威夷人、塔希提人、托克劳人、库克岛人、瓦利斯人、纽埃人、复活节岛人等10多个支系,共有90多万人()。属南方蒙古人种和澳大利亚人种的混合类型,身材中等偏高,皮肤为浅褐色,体毛较少,头发为宽幅波状黑发,面部宽大,略呈颌突。使用多种语言和方言,彼此差别不大,同属南岛语系波利尼西亚语族。原崇拜多神,迷信巫术,现多改信基督教和天主教。
我们的Ray来自萨摩亚国家,从她的外貌就可以看到,她确实像蒙古人,也像澳大利亚人。她身材中等偏高,皮肤为浅褐色,体毛较少,头发为宽幅波状黑发,面部宽大,略呈颌突。性格特征和精神特别像莫阿娜。
起源之谜浩瀚的太平洋上,星星点点散布着许许多多的岛屿。它们被分成三大岛群,即密克罗尼西亚、美拉尼西亚和波利尼西亚。其中波利尼西亚群岛范围最大,它北起夏威夷群岛,南至新西兰,东至复活节岛,占据着太平洋中部辽阔的海域。早在轮船自由航行于大洋之前,这些岛屿上就有土著民族居住了。居住在波利尼西亚群岛上的80万土著民族被称为波利尼西亚人。其实,波利尼西亚人的祖先也是从其他地方迁移来的,并非是在当地经历了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发展而来的,因为在这些岛屿上没有发现远古人类生存或活动的遗存痕迹。同时,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些岛屿的面积都太小,对于需要漫长的时间进行演化的人类祖先来说,缺少足够的活动空间。那么,波利尼西亚人的祖先来自何方?人们争论了数百年之久,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来自西方,另一种说法认为来自东方。两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
从地理位置上看,波利尼西亚群岛与其西面的密克罗尼西亚、美拉尼西亚两大群岛相毗邻。而它与东面的美洲大陆之间相隔辽阔的海域。从语言上看,波利尼西亚人的语言与其西面两大群岛有密切关系。这三大群岛的语言同属一个语种,即马来一波利尼西亚语种。这一语种包括的范围,西起非洲东部的马达加斯加岛,东至复活节岛的广大地理空间。另外,波利尼西亚的一些主要家畜和栽培作物,与东南亚地区相近。这些事实长期以来使一些人类学家认为,波利尼西亚人的祖先是从西部迁移来的。但是,另一方面,波利尼西亚人与其西面两大群岛的土著居民也有很多不同之处,而与其东面美洲大陆的印第安人却有很多相似之处。例如,在体形上,密克罗尼西亚和美拉尼西亚人都身材矮小,而波利尼西亚人则相对要魁伟些,这与印第安人更为相近。在血型上,波利尼西亚人和美洲印第安人都缺少B型和AB型血型。另外,人们还发现,波利尼西亚人的神话传说和传统习惯中,也有若干与印第安人相似之处。因此,有一些人类学家认为,波利尼西亚人的祖先是从东面的美洲迁来的。从地理条件看,在古代航海工具很原始的情况下,亚洲大陆或东南亚地区的居民,由于有密克罗尼西亚和美拉尼西亚两大群岛的存在,可以利用这两大群岛作为跳板或中转站,从而比较容易地来到波利尼西亚。而美洲印第安人要到波利尼西亚群岛,则不具备这种有利条件,他们要越过辽阔的海域,其间缺少岛屿作为跳板。然而,太平洋上的海流,对从东南亚或亚洲大陆直接向东航行到波利尼西亚群岛,会造成很大的麻烦。在太平洋中部赤道南北两侧,有两股强大的海流,即南赤道洋流和北赤道洋流。两股洋流都是自东向西,从太平洋东部流向太平洋西部。所以,乘木帆船从太平洋西侧逆着这两股洋流向东长久航行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另外,与这两股强大的洋流相伴,还有两股强大的季风,常年保持着和这两股洋流一致的方向。狂风巨浪,对于古代的小木船或帆船,不啻于灭顶之灾。16世纪时,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曾多次试图从东南亚地区向东航行,到太平洋中去探险,但每次都失败了。因此,位于太平洋西部的密克罗尼西亚和美拉尼西亚群岛的许多岛屿,都不是被从亚洲大陆或东南亚向东航行的航海家发现的,而是由从美洲向西航行的航海家发现的。例如,年,海尔南·科台斯命令一支探险队从墨西哥出发向西航行到菲律宾,一路很顺利,可谓一帆风顺。而后,他又命令船队经原来的路线再返回,探险队经过多次尝试,试图向东再横越太平洋返回,结果均以失败告终,风和洋流总是毫不客气地把船向西推回到印度尼西亚。他们的这一尝试,前后持续了2年时间,都未成功。
不仅海流、风向和漂流探险表明,波利尼西亚人与北美洲西北沿岸的印第安人存在着联系,考古学与人类学研究也为此提供了证据。考古学家发现,波利尼西亚人曾经使用的石柄鱼钩和骨制倒钩,在北美洲西北太平洋沿岸地区的印第安人中也曾使用过。波利尼西亚人加工食物用的造形美丽的磨光石器,也是北美洲西北太平洋沿岸地区印第安人加工食物的基本工具。这两个地区的人们把食物弄熟的办法也相似:他们都还不懂得制造陶器,因此不是用陶器来煮熟食物,而是在地上挖坑,铺上石头作为地灶来烘烤食物。他们都不懂纺织技术,而是用槌子把树皮纤维捶成类似毡子一样的东西遮盖身体。另外,从体形、头形、鼻子、皮肤、头发、血型、传统习惯、宗教以及部落组织等诸多方面,波利尼西亚人与北美洲西北部太平洋沿岸地区的印第安人之间非常接近,关系密切。
总之,波利尼西亚人的祖先来自何方?他们是如何迁移来的?仍是个谜。
剧情:被选中-家人反对-遇到某些事驱使自己出发-道路艰辛-get好友+神助攻-打败boss-大圆满。但节奏很快,掌握的游刃有余。
好,关于萨摩亚就先介绍到这里。明天我们就开始排练了。预约座位观看我们的演出吧!时间:9月5日上午10:30-11:30.地点:青苗国际学校(海淀校区)小剧场
片尾发点我们排练的彩蛋吧——
为什么让孩子们表演《海洋奇缘》这部剧?(片尾有惊喜——本剧中英文台词!请果断收藏!)
艺术家暑期音乐剧《海洋奇缘》Pre-show小演员招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xizq.com/smyms/10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