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摩亚是个风光旖旎的岛国。
来萨摩亚,不要存看历史景观和人文景的念头,就看自然景色。在自然美景中,除了看海,就是看云了。
在萨摩亚,你会遇见最美的天空,因为萨摩亚的天空中有美丽的云。
(坐在车上随手拍到的云)
云,本是一种自然现象,本是一个物质存在。但在萨摩亚,云彩具有醉人的功能。可以说,云彩是生活在萨摩亚的人仰头即可看到的诗意。
萨摩亚的云是常态化的气象现象,也就是说,萨摩亚天天有云,一天二十四小时里都有云。即使下雨的时候,也往往是西边下雨东边云,或者是西边日出东边雨,而日出必定伴着云彩。在国内,我所生活的鲁西北的那座城市,如果哪一天高天悬白云,或哪一天晴天驻团云,朋友圈里一定发生“云主题”大狂欢,各种图片、文字与视频,晒着适逢美景的兴奋,抒着遇见意外的喜悦。这说明,在我们那里,不知从何时起,蓝天白云成为稀罕的气象现象!萨摩亚的气象并不复杂:雨季不是晴天就是下雨;旱季,不是下雨就是晴天。雨,在萨摩亚是最常见的,一天数次雨,雨延续的时间一般都不长。雨一停立马晴天,晴天的气象标配是艳阳、白云。所以,云在萨摩亚也是最常见的。云的常态化与萨摩亚的特殊地理位置有关。萨摩亚将近十个岛屿的陆地面积加起来才平方公里,从首都所在的乌普卢岛到最大的萨瓦依岛,坐轮渡还得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这说明,萨摩亚是个被海洋包围的国家。萨摩亚在南纬十几度,离赤道近,光照充分而强烈,海洋也不断为大气提供水分,太阳光把地面的水分加热使其上升,陆地与海面上的自然上升的气流悬浮在空中,就成为肉眼所见的云。萨摩亚的物质文明并不发达,但萨摩亚人的幸福指数很高。自然美景的存在是他们人生幸福的缘由之一。他们认为,上帝赐福给他们美好的自然环境,让白云天天来看望他们的身体,来陶醉他们的心灵,为什么不快乐呢?
萨摩亚的云变化神速且变换多端。我在美国看过美云,我去年在青海柴达木盆地见过美云。但这些地方的云似乎都没有萨摩亚的云变化迅速、变换万端,仿佛有一个魔术师在操控着天空似的。不管是白天看云还是傍晚看云甚至晚上看云,也无论是站在山顶上看云还是在海边看云或者是在我的住处的阳台或上班的路上看云,不管是看太阳将升前的云还是月亮悬天时的云或者是看新雨骤停后的云,变化的是云的形状、色彩、动态、高低及大小,不变的是云的存在、云的美妙。刚刚头顶还只有丝丝缕缕的淡淡白云,像扯细了的轻纱,又像神仙画家飘过天庭留在碧空的印痕。不大一会儿,轻拢慢涌来的云朵汇聚出大片大片的云,有的似大朵新摘的棉花,白软轻柔;有的似活泼的小兽,通灵活泼;有的像仙女的衣裙,轻曼漂浮。它们连成片,起起伏伏的,似乎是神仙在扯着有褶皱的白色锦缎抖动着。
(在萨瓦依岛上拍到的太阳升起时,太阳上方的云)
8月12日那天,我们去“Lanoto”国家公园看那个火山喷发后形成的湖泊(我们称其为“天池”)时,我看到了涌速极快的云。我们坐在山顶凹下的湖边不大的木看台上,看满天轻柔的、灰白的云迅速流动。那云像快马似的飞奔着,像得了加急令要迅速聚齐到将军麾下的兵士一般飞奔着,像正被后潮涌推着的巨浪大潮似的飞奔着。我们仰望着,似乎听到了“得得得”的疾走的马蹄声和“轰轰轰”的迅涌的大潮声。那份着急、那份紧张,引发观云人的心潮起伏与翻动。而不过十几分钟,这一阵流云消散,碧空如洗,一团一团的新弹的棉花般的白云,连成云山聚拥在那儿。在山中水上看云,恍然如见张养浩《雁儿落带过得胜令·退隐》曲头几句营造的意境:“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而云朵倒映澄波中,仿佛惊鸿照影,神奇曼妙。
(“天池”上空的云。拍图:乔老师)
8月13日是萨摩亚“父亲节”假期。这天傍晚,我在校园里散步。校园的流浪狗们不知道去那里过“父亲节”去了,很难得地把踪影消匿了。整个校园里寂寂无声。是新雨之后,走过那颗香溢满校园的桂花树下,一群鸟儿迅疾起飞,机缘巧合地形成一副“人声鸟儿飞起速”的意境。天上的云抚慰着我寂廖的情怀与失落的心境。我在无语中,目光追索那雨后的蓝天白云。时间是傍晚六点多一点儿。但见四面八方的云棉絮般、轻纱般、锻绫般、人像般、野兽般地簇在这里那里的瓦蓝色的天空里,真正是万千状态,无奇不有。我不想一人独享这等美景,就拍图现场直播给即将来NUS与我并肩战斗的L美眉。我把6点11分的云拍给她看。到6点28分,在手机即将没电而准备回家时,我猛不丁瞧见西北方向已经青灰的暮云层里挤升出来的几坨红云。对,是红云!是惊艳了我的红云!我转个身,在东南方向的教学楼后的连绵的山顶,一大朵云燃烧成一大团火云苗,上方还似乎蔓升着火苗的余劲儿。这般奇幻景象,让我喜出望外。我赶紧抓拍,我要抓拍下这份罕见与奇妙。这阵红云显现不过两三分钟的时间,刚够我拍照发图给L美眉。我回屋路过那棵桂花树下时,心绪里加了些许王维《鸟鸣涧》的成分:“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NUS的桂花树上的桂花)
在萨摩亚,满天都彤云密布的时候基本没有。当一阵风动,树叶沙拉作响时,人知道,这必是要下雨了。但是,抬头望天,也只有头顶的这一处天空布有黑灰色的云,稍往远处看,云彩是灰色的、青色的,缝隙里有不规则形状的蓝天做底子,再远处,就是连绵的白色的云山了。将身体转半个圈,往北面的海那里望去,所见的是祥云朵朵,甚是神奇缥缈。
(NUS傍晚天空的火烧云团)
萨摩亚的云,真真是醉人的云哟!
现在,萨摩亚的云,已然是我的好朋友了,看云也是我的生活日常寻常事了。我在房间里备课写作,抬头就能看到窗外的云彩;我去教室,不必抬头,远处的云彩进入眼帘。最妙的是,蓝天白云常常将路旁汽车的前挡风玻璃和后备箱盖的玻璃当成镜子和摄像头,像爱美的女子走过各色橱窗必定驻足弄姿一般,把艳影荡漾在玻璃镜子里,把蓝色的宁静安逸与高贵及白色的纯洁超俗与高定格在玻璃镜头里,让路过的我,忍不住驻足看那玻璃里的美景,在仰头寻找那蓝天上的美景。我高兴时,对云畅笑;我郁闷时,望云浮想。我从云中看到了自己,我让云朵慰藉与鼓励着自己!
(8月4日,在飞机场拍到的云)
我一般不从科学角度来理解萨摩亚云的多姿多彩与变换无穷,我更愿意从诗意的角度来理解这因地面水汽上升迅速与活跃、海水潮动频繁而出现的奇妙与美好的自然现象,把它看成爱、美、自然、宁静的化身。
(在白沙滩拍到的云)
看到萨摩亚的云,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文思泉涌,走笔如飞地描摹出这大自然的美妙与美好;一种是傻眼了,只觉得好,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表达,有一种“云彩在天空中,人在地面上”(冰心《繁星?四十二》)、震撼竟至无言抒怀之感。我属于后者。
(萨摩亚的云)
但我委实喜欢萨摩亚的云!
萨摩亚的云,轻淡、透明、洁雅、高举、多姿。萨摩亚的云有丰富的美,有变换的美!我常常想伸手抓下一大把云来,感受它的曼妙;我常常想纵身飞升入云,融身成为美好。
喜欢萨摩亚的云,不仅仅因为萨摩亚云的自然与美好。其实,现在,萨摩亚的云,已然是我生命意象中的一个了。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生命意象。“香草”是屈原的生命意象之一,“野草”是鲁迅的生命意象之一,“云”是我的生命意象之一。在国内,喜欢看云的我欣赏的是云的飘逸和美丽,向往的是云般的自由和闲适,寄意云彩的是思人怀远之情。我曾把元代王冕的《墨萱图》中的“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诗和《战国策?齐策六》中的“女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女暮出而不还,则吾依闾而望”之言以及唐杜甫《客堂》之二的“老马终望云,南雁意在北。别家长儿女,欲起惭筋力”杂糅在一起,创造了一个表达一己生命情结的词语:倚门望云。从前,我的母亲盼我假期回去,常有倚门望云之情状;后来,我的儿子外出求学,离乡去国的,我对儿子的思念就常常借助于倚门望云之举来表达了。现在,我成了一朵偶尔飘在太平洋上空的云,成了一片临时驻足萨摩亚天空的浮云,云也便成为我现阶段唯一的生命意象了!这一意象的隐喻意蕴或象征意蕴显然比在国内时丰富了、深厚了。思儿看云、忆夫看云,而我的夫也在家里忆妻看云。有时候,望着天上的一片白云,那片云是遗世独立的,仿佛萨摩亚的我,突然,那片白云突然变了形,换成一只猫的样子,而呆呆的我的心像被猫爪挠着一样。我“怅望云天,泪下点点”,白云孤寂,恰似看云的我一样的惆怅。看到变化多端、飘忽不定的云彩,又会突然想起“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游子孤客,魂断天涯之感油然而生。陶渊明说:“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我倦了,我想归去,但我必须把我的“云”幻想拼出我的萨摩亚历程的坚持到底!这时,我再看云,“云”就是我的理想,在这“悠然远山暮,独向白云归。”(王维《归辋川作》)的萨摩亚,我“坐看云起处”(王维《终南别业》)时,过眼的不都是云烟,浮想联翩的还有纵横的意气,是那种与蓝天相依的渴望、是那份与日月相伴的心愿!
(在黑沙滩拍到的祥云)
我这朵偶尔飘在太平洋上空的云,何尝不是萨摩亚天空中的一朵自然隐逸、渴望谱写多彩多姿人生篇章的深情的云呢?!
(萨瓦依天空的云)
隋清娥赞赏
人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xizq.com/smyms/3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