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代以来黥刑就是在犯人脸上刺字。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就曾出现纹身、镂身、扎青、点青、雕青等文字,其他还有用刺青来作警示的例子如岳母刺字的故事.但慢慢刺青已演变成个人装饰的一种,例如在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中,至少就有三个身满刺青的重要角色:花和尚鲁智深、九纹龙史进与浪子燕青(燕青)。
在唐宋以后的一些古籍中,把纹身的蛮夷分为“绣脚蛮”、“绣面蛮”和“雕题蛮”数种。明时《百夷传》云:“不黥足者,则众皆嗤之,曰妇人也,非百夷种类也”。说明其时已进入父系社会,纹身既示男女之别,又别民族之异。
非洲原始的纹身艺术,主要存在于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地区,当地的伯帝部落、摩西部落和苏尔玛部落的土著居民会在身上纹上原始的文身图案,其中乌干达的卡拉莫乔人的伤痕文身十分著名。
在西方社会中,那些喜欢纹些新奇图案的往往就会文几个不一定连贯的中文字,在日本的爱好刺青者,有时是出自对刺青名师的崇拜,希望能在身上留下刺青师傅的作品,有些日本人喜好浮世绘等有民族代表性的刺青。
纹身代表一个人的个性和信仰、纹身产生于世界各地原始部落民族的萨摩亚传统纹身文饰肤体的习俗。在18世纪前文身都被称为刺青(在纹身机出现前及18世纪前,纹身都是通过针刺到皮肤上,所以纹身又称刺青),即经针或纹身机在身体某部位留下不褪色的图案。花纹有鸟兽花卉或图腾、经文、八卦等。反映其审美意识及宗教观念。
写实风格,近些年随着文身艺术家们的技术提高,工具更为先进化,文身近似皮肤表面的绘画。随着绘画种类的划分,文身也随之出现了更为精致的处理手法,近似立体真实的——写实风格。
作为民族图腾标志的原始文身,虽然在文身的氏族里人人必行,但是在时间和年龄上却有固定的要求,即一般以成年入社式为中心,或者从童年开始,到举行成年式时完成,或者从成年式时开始,过后几年完成。
很多人喜爱上了这种疼痛的美丽,并将文身雕刻在自己的身上。使自己有一种新的希望,新的寄托,新的开始。
纹身是人体艺术的表现形式,是美丽、神秘、性感和魅力的象征,也是独特个性和自我淋漓尽致的体现,也是个人信仰的表现。
唯独我嗜纹如命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xizq.com/smyms/3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