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洪亮吉《江北诗话》中说到:“得天独厚开盈尺,与月同园到十分”。以此来形容独具特殊的优越条件,一方面是说所处的地理位置条件优越,另一方面也用来形容人的天赋和机遇。而得天独厚这个词用在非洲这个地域上也再合适不过了。
01
众所周知,非洲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库,那里处于生命的最初阶段,有庞大的兽群、丰富的植物。那片土地上的一切生命都野蛮生长,富有极强的生命力。尽管拥有其他大陆羡慕不来的部分资源,可由于历史遗留问题,非洲的经济发展水平至今仍处于世界末尾,大多数非洲人连饭都吃不起。奇怪的是,即使是这样,非洲人也不愿意种地、农耕,对此专家表示:好好看看他们地上长的东西,搁我也不想动。
非洲被称为“热带大陆”,常年高温、少雨、气候干燥。粮食作物在这种热带气候下很难生长,加上风沙侵蚀,粮食减产甚至颗粒无收,因此饥饿的景象也常常弥漫在非洲。农业的生产对一个国家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在其它行业并不发达的历史阶段。而农业也是非洲大多数国家的经济支柱。
非洲本就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光植物至少就有种以上。粮食作物种类繁多,有麦、玉米、稻、小米、马铃薯、高粱等。也有许多经济作物,如棉花、烟叶、剑麻、花生、油棕、可可、腰果、芝麻、软橡胶、咖啡、甘蔗、天丁香等。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非洲许多矿物的储量都位居世界前列。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让非洲变得富强起来,也正是因为有这些自然资源的支撑,许多非洲人选择不种地,只想靠着大自然的馈赠生活,这成了非洲人经常存在饥饿现象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非洲的土地特别松软肥沃,很适合农作物的种植,但他们个人并不愿意过这种农耕生活,因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完全能够维持他们的日常生活,这在无形之中让人丧失了劳动力。到底是什么东西能够让他们放心地坐享其成,就要说到非洲的特色植物“香肠树”和“面包树”了,这种植物自然生长,不用浇水施肥等栽培管理,生长能力顽强,只需把种子播下,就会在自然环境中茁壮成长,关键是长出来的果实可以食用。
02
香肠树生长在茫茫的非洲草原上,株高6~12公尺,果实又粗又长,悬垂于绳索状长柄下,看上去就像是肉铺中用绳索挂着的香肠,因此而得名“香肠树”。当地人会把它的果实当成主食来享用,其果实个头很大,一棵香肠树上结的“香肠”足有十斤重。味道偏甜,淀粉含量高,果实除食用外还能用来酿酒,不过无论“香肠”成熟与否,味道都是一样的。
这种香肠树产生在非洲东部的乌干达,在卢安瓜河谷,每年一度的大旱期间,香肠树都会把大量的果实、花朵奉献给艰难生活的动物们,帮助它们渡过难关。其实在我国的广东省和海南省,也有一种能结出像腊肠一样果实的树,不过只供观赏,不能食用。
再看“面包树”,它为热带树种,是一种木本粮食植物,喜光、耐旱、耐瘠,很适合在非洲的气候条件下生长,因此果实也成为热带主要食品之一。其核果呈椭圆形至圆锥形,直径约25毫米,果实富含淀粉,烧烤后可食用,其风味类似面包,松软可口、酸中带甜,因此而得名。
面包树是许多热带地区的主食,还是食用植物中产量最高的一种,一棵面包树一年可结颗果。除了可食用外,面包树还具有经济价值,可做各种物品的原材料,其木材质轻软粗壮,可作建筑用材。比如萨摩亚人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就是用面包树做的小船,用面包树建的房子可以住上50年,萨摩亚人甚至还用树皮做绳子和各种生活用品。
总体而言,面包树可谓全身是宝,对人们来说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这种树种在中国台湾、海南也有栽培,但栽培的很少核果或无核果。这些植物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中能够茁壮生长,不用悉心管理,也能结果。因此很多非洲人也不会担心没有吃的,觉得大自然总会有礼物送给他们,这就导致他们不愿种地的懒惰思想。
结语
大自然是一个天然的巨大的宝库,生活在大自然中的我们应合理利用大自然赠与我们的礼物,很多东西不像苏轼《前赤壁赋》中的江上清风、山间明月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我们在享受这些不劳而获的果实的同时,也需要带着思考更好地发挥大自然的价值,利用人类的智慧让这个世界更美好。更应该带着永恒的话题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参考资料:
《江北诗话》《前赤壁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xizq.com/smyms/5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