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萨摩亚 >> 萨摩亚美食 >> 正文 >> 正文

燃烧的太平洋序四ldquo东京上

来源:萨摩亚 时间:2020/11/9
心系山区北京中科医院温情相伴 http://www.yxljc.com/

年4月,日本帝国完成了初步的疯狂扩张后,面临着“东进”、“南进”、“西进”还是“固守”的关键战略抉择。同时,罗斯福总统急切地要求对日本本土发动空袭以提振军民士气。最终,杜立特中校率领16架陆航B-25轰炸机从哈尔西指挥的TF16舰队,大黄蜂号航母甲板上腾空而起,上演了“东京上空三十秒”的战争传奇,也让惊慌失措的日军高层草率地做出了战略决定。

?不可思议的胜利、忧心忡忡的山本五十六

从年12月到年4月,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可谓顺风顺水,取得了一场场近乎奇迹般的胜利。战争伊始,美国太平洋舰队主力就在珍珠港遭到重创,短期内无力大举出击;中太平洋的关岛、威克岛、吉尔伯特群岛都在半个月内落入日军之手;至2月15日,英国的马来亚(Malaya)和新加坡(Singapore)殖民地以令人瞠目的速度陷落,Z舰队也在日军陆攻机群的打击下烟消云散;随后,日军在3月势如破竹地攻占了荷属东印度(DutchEastIndies)、摧毁了ABDA舰队;英属缅甸(Burma)的中英联军崩溃在即;南太平洋方向,日军早在1月就攻占了重镇拉包尔,随后从3月开始入侵新几内亚。只剩下 的美菲军还在菲律宾苦苦支撑,但是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其最终失败也只是时间问题。

至年中期的日军扩张行动(来自维基百科,依照CC3.0许可分享)

至此,日本已经完全占领了作为发动战争根本目标的南方资源区,同时鲸吞了一个硕大的“海洋帝国”。日占区西南角荷属东印度的雅加达(Jakarta)与东北角千岛群岛(KurileIslands)的占守岛(Shumshu)相距7,公里(作为对比:巴黎到莫斯科的直线距离仅有2,公里)。然而,战争第一阶段的胜利再次将日本送到了战略决策的十字路口。在所有战略选项中,最保守的方案是立即转入防御,这一方案的主要支持者是日本陆军。在日本陆军看来,现在日本已经占领了全部既定目标,继续进攻只会拉长补给线、浪费兵力。相反,日军应该一面集中兵力击败中国,一面加强太平洋诸岛防御,随后利用内线作战的优势击败盟军反攻。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海军内部也有此方案的支持者,尤以第1机动部队参谋长草鹿龙之介少将为代表。

第1机动部队参谋长草鹿龙之介

不过,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大将坚决反对这一战略,而且他的声音是日本军政高层无法轻视的。山本五十六出生于年,比尼米兹年长一岁,年从江田岛海军兵学院毕业,随后在日俄战争中表现出色,还丢掉了两根手指。年,山本五十六从海军大学校毕业,随后在-年之间担任驻美海军武官,同时在著名的哈佛大学学习。这份经历使山本五十六充分了解美国社会和其可怕的战争潜力,更成为了日本海军中少有的“亲美派”。年,担任霞浦航空队教育长兼副队长的山本五十六立即意识到了海军航空兵在未来战争中的重大作用,随后从年开始先后担任五十铃号轻巡洋舰和赤城号航母舰长,接着从-年担任第1航空战队司令。

担任驻美武官期间的山本五十六

从此之后,山本五十六陷入了危险的政治漩涡。年,军衔少将的山本五十六支持并参与了第二次伦敦海军协定(SecondLondonNavalTreaty)的谈判,随后明确反对对华扩大战争和德意日三国同盟。日本主战派因此将山本五十六、米内光政、井上成美并称为“海军左翼反战三羽鸟”,山本五十六于年就任海军次长后更是数次收到暗杀威胁。因此,年8月30日,山本五十六被调离危险的东京,正式就任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当日本不可避免地选择了战争之时,山本五十六反而坚持认为日本唯一的取胜机会就是在美国动员战争潜力之前就突然袭击、一击制胜,因此制定了偷袭珍珠港的计划。相反,负责制定海军战略的军令部部长永野修身大将支持只对英、荷开战的战略,坚信美国民众不会同意为了英、荷殖民地开战。

海军军令部部长永野修身大将

此时,热衷于赌博和女人、充满人格魅力又天赋异禀的山本五十六展现出了蛮横的一面:他以联合舰队司令部集体辞职相要挟,迫使日本海军高层批准了偷袭珍珠港的计划,并且从此开始一发不可收拾地将联合舰队司令部变成了他的“独立王国”。年3月,山本五十六再次成为了日军战略的关键决策者,而且不同于志得意满的大部分将领们,山本五十六仍然对眼下的战局忧心忡忡。在山本五十六看来,美国太平洋舰队、尤其是航母编队仍然实力尚存,在短期内很可能制造大麻烦;长期来讲动员了战争潜能的美国将是一个无法击败的对手,因此日本必须采取决定性的积极行动。

年初的山本五十六

?东进、南进还是西进?

在进攻方向的问题上,日本海军内部也存在着三个截然不同的观点。军令部作战部长福留繁少将提出的方案是“南进”方案,得到了第4舰队司令井上成美中将的支持。起初,日本海军认为澳大利亚必然是未来盟军反攻的重要基地,而且澳军尚未完成动员和部署,因此海军希望攻占澳大利亚。然而,日本陆军明确表示攻占澳洲次大陆需要至少10-12个师团,而且维持这些部队的补给几无可能。因此海军只能退而求其次,制定了攻占莫尔斯比港(PortMoresby)的“MO作战”和攻占新赫布里底群岛(NewHebrides)、新喀里多尼亚(NewCaledonia)、斐济(Fiji)和萨摩亚(Samoa)的“FS作战”方案。前者将为日军夺取空袭澳大利亚北部的基地,后者将切断美澳之间的补给线。

军令部作战部长福留繁少将

“西进”方案主要由联合舰队首席参谋黑岛龟人大佐制定,同时得到了参谋长宇垣缠少将的支持。这一计划的核心是陆海军配合从缅甸向英属印度和锡兰(今斯里兰卡)进攻,同时策动印度民族主义者叛乱,最终实现与德军会师中东的长远战略目的。然而,日本陆军和德国先后泼了冷水,前者表示进攻印度所需的兵员和补给完全超出了现有能力,后者则表示对于实现会合并无兴趣。

性格古怪的黑岛龟人大佐:偷袭珍珠港和中途岛战役的具体方案就出自他手

山本五十六本人提出的“东进”方案最富野心,也最为大胆。他认为日本的当务之急是消灭美军太平洋舰队主力,同时彻底摧毁美国发动反攻的能力,而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就是夺取夏威夷群岛(Hawaii)。这样一来,美军发动反击的起始点就变成了美国西海岸,行动难度也就堪比登天了;而且,山本五十六更险恶的意图是以夏威夷的数十万美国公民作为人质与美国谈和。毫无疑问,夺取夏威夷的意义巨大,更或许是日本避免战败的唯一方式,但在现实面前这一行动的可行性却微乎其微。首先,姑且不谈夏威夷的40万平民,为了支持部队的补就要占用日本现有的很大一部分船舶,战时经济将被迫停摆。其次,日军几乎不可能攻占美军重兵把守的夏威夷:至年6月,仅美国陆军就在夏威夷部署了,名地面部队和16,名陆航部队,装备96架重型轰炸机、24架中、轻型轰炸机、架战斗机,这还不算驻守珍珠港的数万海军部队和海军航空兵的67架远程侦察机。

战前在夏威夷演习的美国陆军机枪组

日军高层自然了解这些情况,因此海军军令部和陆军参谋本部断然拒绝了攻占夏威夷这一不切实际的方案,同时MO作战和FS作战也一拖再拖。最后,日军高层的妥协反而是执行一个严重缩水版的“西进”方案:以第1机动部队突袭印度洋。于是,南云忠一中将在4月率领机动部队横扫印度洋,重创了英国海空军实力,也在客观上加速了缅甸盟军的崩溃。然而,这一行动完全未能解决日本的根本战略问题,反而迫使其余战线陷入停滞,给盟军带来了重要的喘息之机。其中,南太平洋方向的攻势已经两次因为美军的航母突袭而被推迟,这两次航母突袭又加剧了日军高层的战略分歧:井上成美认为这意味着南进攻势需要更强大的海军支援,山本五十六却得出了需要立刻东进、与美国海军决战的相反结论。

?“MI作战”:山本的新计划

攻占夏威夷的方案遭拒并未打消山本五十六继续执行“东进”方案的念头,于是他设想攻占某个在瓦胡岛(Oahu)美军航空兵航程之外、但是又非常重要的目标来诱使美国海军主力出战,从而将其一举消灭。最终,山本五十六将目光投向了珍珠港西北方向2,公里、威克岛东北方向1,公里外的中途岛(Midway)。中途岛实为环礁,主要岛屿是相邻的沙岛(SandIsland)和东岛(EasternIsland),两岛陆地面积6.2平方公里,建有一座机场。这一行动的代号为“MI作战”。

中途岛位于夏威夷群岛最西北端

理论上讲,日军进可将中途岛为跳板向夏威夷发动进一步攻势,退可将中途岛作为拦截美军航母编队的前哨。但是这一方案的根本设想存在着巨大漏洞。首先,山本五十六计划的前提条件是美国海军不愿出战,因此需要诱出歼灭,但是实际上美军航母非常活跃,更不惧怕在南太平洋抗击日军攻势,包括2月试图突袭拉包尔、3月空袭莱城-萨拉毛亚攻略部队、5月展开珊瑚海大战。其次,日军是否能维持中途岛守军、以及美军是否会为了中途岛出动主力舰队并不明朗。中途岛面积很小,距离最近的日军基地又十分遥远,岛上日军很容易被美军围困消灭,事实上阿图岛、基斯卡岛守军正是如此。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实际上的中途岛战役中尼米兹并不打算死守中途岛,而是命令手下伺机重创日本海军,若战况不利立即撤退。最后,此前攻占夏威夷的设想有着决定战争结局的巨大潜在战略意义,但是攻占中途岛的意义完全无法与之相比。

战争初期美国航母四处出击,毫无“避战”的意思

事实上,当渡边安次中佐代表联合舰队与军令部的富冈定俊大佐在年4月2-5日召开会议时,富冈定俊就提出了三点质疑:1.攻击中途岛意味着将宝贵的航母置于中途岛美军陆基航空兵的打击之下,风险巨大。2.中途岛机场过小,对夏威夷美军基地并无威胁,维持日本守军的难度巨大。3.因为上述两点,日军高层对美军太平洋舰队主力迎战并无把握。富冈定俊大佐进一步指出:相比之下,向南太平洋进攻的FS作战更能引诱美国海军主力出战,而且这个距离双方基地都非常遥远的战场至少将迫使双方面临同样的补给困境和舰船损失的风险。

活到战后的富冈定俊大佐

面对这几点质疑,渡边安次中佐自然哑口无言,但是山本五十六故技重施以辞职相威胁,竟然再次迫使军令部部长永野修身大将于4月5日批准了MI作战。作为交换,山本五十六同意在MI作战之前派出航母掩护MO作战,在MI作战的同时执行军令部制定、进攻阿留申群岛的AL作战,并且在MI作战结束后南下执行FS作战。也就是说,日本海军的最后计划是向三个完全不同的方向发动四场南辕北辙的攻势。当然,联合舰队和军令部的妥协还仅仅是海军内部的共识;早在4月12日,陆军参谋本部的田中静壹中将就向海军明确表示陆军不会向中途岛和阿留申群岛派出一兵一卒。然而,就在陆军参谋总长杉山元大将正式反对MI作战之前,一场突如其来的美军突袭彻底改变了日军高层的政治风向,让海军的方案变成了现实。

陆军参谋总长杉山元大将

?空袭计划出炉

年12月21日,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与美国战时军政高层召开重要会议讨论战略方针,与会者包括时任美国海军舰队总司令的欧内斯特·金上将(ErnestJ.King)、陆航总司令亨利·阿诺德中将(Henry“Hap”Arnold)、陆军总参谋长乔治·马歇尔上将(GeorgeC.Marshall)、特别顾问哈利·霍普金斯(HarryHopkins)、海军军令部长哈罗德·斯塔克上将(HaroldR.Stark)、陆军部长亨利·史汀生(HenryStimson)和海军部长弗兰克·诺克斯(FrankKnox)。在这场会议上,罗斯福总统明确命令陆海军立即研究轰炸日本本土的方案。然而,随着美军在太平洋上的基地纷纷告急,陆航轰炸机失去了航程内的机场,海军又不可能将航母驶近日本海岸,因此空袭日本的难度巨大。

年2月的罗斯福总统

然而,金上将的反潜作战参谋弗朗西斯·洛上校(FrancisS.Low)受到陆航轰炸机飞越地面上的大黄蜂号航母(USSHornet)甲板模型启发,于年1月10日向金上将提出了以航母搭载陆航双发轰炸机轰炸日本的构想。由于双发轰炸机无法在航母上降落,完成轰炸行动的轰炸机将飞往中国降落。金上将对此非常感兴趣,立即命令航空作战参谋唐纳德·邓肯上校(DonaldB.Duncan)协助洛上校制定方案。二人首先敲定了所需的机型:当时美军装备的双发轰炸机当中,B-18已经过时,B-26所需跑道距离过长,只剩下北美航空的B-25“米切尔”轰炸机能够胜任。二人随即于1月16和17日分别向金上将和阿诺德中将提交了方案,两者立即表示赞成,阿诺德立即命令飞行天才詹姆斯·“吉米”·杜立特中校(JamesH.“Jimmy”Doolittle)全权负责。

提出空袭构想的洛上校

海军方面负责计划行动的邓肯上校

毫不夸张地说,杜立特中校是当时美军全军最能胜任此项任务的人选。他出生于年,在一战中加入了通信兵部队下属的航空部门,成为美军最早的一批飞行员之一。战争结束后,杜立特凭借着高超的技术能力和智力成为了美军首屈一指的航空专家,还在年从麻省理工大学拿到了航空学博士学位。此后,杜立特专精仪表飞行,于年成为世界上首位从起飞到降落全程盲飞的飞行员。年,杜立特退伍并加入了壳牌石油公司担任航空部部长,迅速拿下了世界上三项主要飞行赛事的冠军,还在年打破了世界飞行航速记录。年,随着战争黑云压境,杜立特重新返回了陆军航空兵,并且在年1月2日升任中校,担任阿诺德中将的参谋。

战前的飞行天才杜立特

海军方面选定了刚刚在诺福克军港(Norfolk)服役的新锐航空母舰大黄蜂号执行此项任务,并且在2月2日从大黄蜂号甲板上的成功试飞了2架陆航B-25,证明了构想的可行性。由此,杜立特紧锣密鼓地开展了空袭行动的准备工作,首先改装了24架B-25B轰炸机,主要包括减重、拆除尚属机密的诺顿瞄准具(NordenBombsight)、机腹机枪炮塔和联络电台,以及加装除冰装置和相机。随后,杜立特组织了人员筛选和训练工作,从第24轰炸大队征集了24个志愿机组来执行一项“极为机密且危险的行动”。这些飞行员被集中至佛罗里达州埃格林机场(EglinAirfield)进行短程起飞训练,每个机组都获得了大约25个小时的训练时间。经过研究后,杜立特选定了3枚磅炸弹和1枚集束燃烧弹作为各机的标准弹药配备。

大黄蜂号航母上的海军磅炸弹和杜立特部队的磅炸弹(后方)

?扬帆起航

3月1日,正式整装完毕的大黄蜂号航母在马克·米切尔上校(MarcA.Mitscher)的指挥下从诺福克启程驶向巴拿马运河进入太平洋,邓肯上校则在3月19日飞抵夏威夷向尼米兹面授机宜,后者立即表示了支持,同时指派哈尔西率领企业号航母为大黄蜂号护航。杜立特方面,除去两架在训练中一损一伤之外,余下22架B-25均在3月25日至4月1日顺利转场至加利福尼亚州阿拉梅达机场(AlamedaAirfield)。

年2月准备从诺福克起航的大黄蜂号航母

同时,杜立特与哈尔西当面敲定了行动细节:由大黄蜂号航母、文森斯号重巡洋舰(USSVincennes)、纳什维尔号轻巡洋舰(USSNashville)、1艘油轮和4艘驱逐舰组成的TF16.2将于4月2日驶离美国西海岸;由企业号航母、北安普顿号重巡洋舰(USSNorthampton)、盐湖城号重巡洋舰(USSSaltLakeCity)、1艘油轮和4艘驱逐舰组成的TF16.1将与之在太平洋上会合,然后一同北上空袭日本。因此,16架B-25、80名机组成员和名陆航地勤维护人员于4月1日按照计划登上大黄蜂号航母,留下了6架候补飞机和失望的机组。

被固定在大黄蜂号甲板上的B-25

4月2日早晨,负责联络中国方面的约瑟夫·史迪威上将(JosephStilwell)发来了“机场准备已完成”的讯息,之后马歇尔又亲自打来电话祝杜立特好运。上午11:48,大黄蜂号航母通过金门大桥驶出了海湾;等到舰队彻底驶离海岸之后,米切尔才用扩音器和旗语公布了目标,引来阵阵喝彩。4月13日早晨7:13,哈尔西率领的TF16.2在太平洋中央与TF16.1会合,哈尔西向整个舰队宣布:“本舰队正驶向东京!”(“ThisforceisboundforTokyo!”),引起了哈尔西海军生涯中亲耳所闻的最热烈欢呼。值得一提的是,在航行过程中大黄蜂号的海军地勤人员积极维护甲板上饱受风浪侵蚀的B-25,还修好了一架杜立特已经决心抛弃的故障机,反而是陆航的地勤人员相当懒散,让海军同行颇为不齿。同时,鳟鱼号潜艇(USSTrout)和长尾鲨号潜艇(USSThresher)在TF16前方侦查目标水域,还顺带击沉、击伤货轮各一艘。

杜立特(前左)、米切尔(前右)和轰炸机机组

饱受北太平洋风浪侵蚀的B-25

日本本土的防卫理论上由陆军防卫总司令部负责,司令官一职由东久迩宫稔彦王担任,而实际上防御日本本土的主力是陆海军航空部队和海军部队。陆航方面第1航空军负责保卫东京所在的关东平原,主力战备单位是驻防长府基地的第战队,装备30架陈旧的九七式战斗机;除此之外水户基地驻有一支三式战实验单位;东京周边各训练单位共有余架老式飞机;名古屋地区仅有10架战斗机;大阪-神户地区另有20架战斗机。最后,陆军防空部队在国内约有门高射炮,主要集中在东京地区。

身着陆军军装的东久迩宫稔彦王

海军方面具体负责警戒日本东侧海域的是细萱戊子郎中将的第5舰队,装备2艘轻巡洋舰、1艘驱逐舰、1艘炮艇、1艘扫雷艇、1艘水上飞机母舰、6艘辅助舰船和50艘渔船改装的特设哨戒艇。海军航空兵驻守日本的主要部队是第26航空战队,由山县正乡中将指挥,共装备90架九六陆攻和一式陆攻以及15架零战,此时还恰好得到了加贺号航母航空队18架零战、27架九七舰攻和18架九九舰爆的加强。除此之外,海军各军港都有不少高射炮,而且纸面实力相当强悍的第1、第2舰队分别停泊在横须贺和柱岛两大基地,不过其大部分主力舰只航速都相当缓慢,无力追赶美军航母特混舰队。

?“发现敌航空母舰!”

4月17日下午14:45,TF16的航母和巡洋舰抛开了航速相对较慢的油轮和驱逐舰,开始全速驶向日本。按照计划,杜立特将首先于次日下午14:00在距离东京公里的位置起飞,向东京投下燃烧弹标注目标,随后其余飞机在黄昏出击、夜间轰炸日本,然后于拂晓降落在浙江省衢州机场。值得一提的是,杜立特在航行过程中举行了一项特殊的仪式,将日本政府在不同时期授予美军人员的勋章挂在炸弹上,以此特殊方式“还给”日本人。

4月17日TF16最后一次进行加油

杜立特空袭的大体计划,以及八号机飞往苏联的航线

然而,两艘美军航母的雷达从4月18日凌晨3:10开始断断续续地追踪到不明船只,顿时让哈尔西紧张不已,等到天空于5:08渐亮后立即从企业号放飞8架F4F和6架SBD向前搜索。其中,VB-6的奥斯波恩·怀斯曼上尉(OsborneB.Wiseman)于5:58发现一艘小渔船,而这艘“小渔船”正是第23号日东丸特设哨戒艇,由中村兵曹长指挥。TF16收到怀斯曼通过沙包传递的报告后立即转向以避开日东丸,却还是在6:30被发现,中村立即以明码向指挥部发电:“发现三艘敌航空母舰,距离犬吠崎海里”!收到报告后,东久迩宫稔、细萱戊子郎、山县正乡纷纷命令手下部队进入戒备状态,第26航空战队也开始派出一式陆攻搜索美军航母。

随后在攻击中起火的第23号日东丸

美军航母成功截获了日东丸的电文,大黄蜂号航母的瞭望哨也终于在7:44发现了9公里外的日东丸,随即企业号的F4F和SBD轮番上阵,却始终未能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命中渺小的日东丸。于是,纳什维尔号轻巡洋舰于7:53展开炮击,但是竟然发射了枚炮弹后才在8:23将其击沉,令哈尔西大为光火。从此刻开始,企业号舰载机和护航舰船与众多日军哨戒艇展开了战斗,包括(按照日方记载)于8:00攻击栗田丸;11:00攻击海神丸;12:00攻击第一岩手丸、第二旭丸、长久丸;12:30攻击第一福久丸、兴和丸、第26南进丸;13:00攻击荣吉丸、栗田丸、第三千代丸;13:30攻击长渡丸;13:50攻击第21南进丸。总之,美军最后击沉了第23日东丸、长久丸、第21南进丸、长渡丸、第一岩手丸,击伤7艘,共造成日军33人死亡、23人受伤,美方则有1架SBD被日军机枪击落,所幸机组获救。

纳什维尔号轻巡洋舰猛烈开火,只是准头欠佳

另一艘遭到TF16攻击的日军特设哨戒艇

然而,哈尔西的注意力恐怕不在这些小打小闹之上,而是在于担忧TF16遭到强大日军反击,因此不得已在8:00传令给米切尔:“立即起飞;祝英勇的杜立特部队好运并祝上帝保佑”。(LAUNCHPLANESXTOCOLDOOLITTLEANDGALLANTCOMMANDGOODLUCKANDGODBLESSYOU)杜立特本人在米切尔的舰桥上收到了这一命令,立即奔向甲板上的飞机,同时扩音器里大声广播:“陆军飞行员,立即登机!”(Armypilots,manyourplanes!)。

出击前各机准备机枪子弹

准备起飞的杜立特座机

TF16于8:03转向迎风面,各机组则纷纷登机。在狂风恶浪之中,排在最前方的杜立特机组只有米的起飞距离,而大黄蜂号此时距离日本还有1,公里,远超计划中的公里。即便如此,杜立特还是在8:20从容地腾空而起,后面的15个机组也在9:19之前依次起飞。两分钟后,目送B-25机群离去的TF16开始掉头返航,大黄蜂号舰载机也在11:00被升上甲板。从此刻开始,哈尔西唯有祝愿杜立特好运。

B-25腾空而起

杜立特机群起飞后的企业号和大黄蜂号航母

大黄蜂号航母重新与驱逐舰会合

?“东京上空三十秒”

杜立特制定了严谨周密的轰炸计划,准备空袭东京、横滨(包括不远处的神奈川和横须贺)、名古屋、神户、大阪五座城市内的军事工业目标,也因此将自己座机之外的15架飞机分为5个三机分队分头行动。第1分队(杜立特与其一同行动)、第2分队、第3分队分别负责轰炸东京北部、中部、南部目标;第4分队散开在80公里宽的空域负责轰炸神奈川、横滨、横须贺;第5分队则将在日本关西上空散开,分别轰炸名古屋、大阪、神户。经过连续4个小时贴着海面的60米高度超低空飞行后,美军轰炸机于正午12:00飞临日本上空,这时水户的对空监视站才为时过晚地发出空袭警报。值得一提的是,日本首相东条英机刚刚降落在水户机场,目瞪口呆地目睹了从头上高速掠过的美国轰炸机。

注意杜立特实际空袭的城市和预计降落的机场

一架B-25低空掠过大黄蜂号上空

杜立特亲自驾驶的一号机按照计划从东北方向突防东京上空,遭遇了9架九七式战斗机的拦截企图,但是这种老旧的飞机因为速度不够而未能追上,零星的高射炮火也未能造成威胁。于是,杜立特在12:30从容地爬升至米高度,将4枚集束燃烧弹扔向了目标军械库,随后转向南方飞往中国。就这样,敌国航空炸弹首次在日本的历史上落在了日本本土之上。

杜立特的一号机组

特拉维斯·胡佛中尉(TravisHoover)驾驶的二号机未遭任何抵抗就飞抵了目标兵工厂,随后从米高度投下3枚磅炸弹和1枚燃烧弹(此为标准配置),随后从西南方向经由东京湾上空飞离日本。罗伯特·格雷中尉(RobertM.Gray)驾驶的三号机从东南方向飞抵东京,随后从米高度先后以3枚炸弹和1枚燃烧弹命中一座钢铁厂、燃气公司、化工厂和军工厂,造成化工厂起火,还以机鼻机枪扫射了地面上的兵营,随后也从东京湾上空扬长而去。这样的飞行水平和轰炸技术着实令人敬佩。相比之下,埃弗雷特·霍斯特姆中尉(EverettW.Holstrom)的四号机就十分不幸了,不仅油箱破损泄漏,机背机枪塔还突然失灵。雪上加霜的是,2架新锐的日军三式战和2架其它型号战斗机恰好盯上了倒霉的四号机,四号机的机尾机枪却早已换成了木杆,毫无还手之力!于是,霍斯特姆只好将炸弹丢入海中逃之夭夭。

空袭东京以东目标过程

第2分队的领机是大卫·琼斯上尉(DavidM.Jones)驾驶的五号机,结果在东京上空遭遇了猛烈的防空炮火,无法找到既定目标。于是五号机从米高度将4枚炸弹依次扔在了一座油库、发电站、工厂和大型建筑上,随后从西南方向撤离。紧随其后的六号机由迪恩·霍尔马克中尉(DeanHallmark)驾驶,顺利找到了作为目标的钢铁厂,随后竟然大摇大摆地在其上空盘旋、以全部炸弹将其摧毁。泰德·劳森中尉(TedW.Lawson)的七号机从东方突防至东京上空,却未能找到既定目标,于是分别将4枚炸弹投向岸边的一座发电站、两座疑似工厂和皇居东南方向的建筑群,其中就包括那颗挂满勋章的炸弹。

杜立特“归还”勋章:这颗炸弹由七号机投下

第3分队的领机是爱德华·约克上尉(EdwardJ.“Ski”York)驾驶的八号机,他根本未能找到东京,而且飞机的技术故障导致燃料明显不足。于是,约克从米高度将炸弹投向了一座有铁路联通的工厂,随后违背先前命令向北飞往苏联。哈罗德·沃特森中尉(HaroldF.Watson)的九号机遭遇了猛烈的高射炮火,但是仍然从米的高度将全部4弹投向一座燃气与电力工程公司,取得了一次命中。随后,1架日军三式战或零战对其展开攻击,好在机背机枪塔将其击退,随后九号机从东京湾上空飞离。与之情况类似,理查德·乔伊斯中尉(RichardO.Joyce)驾驶的十号机从米高度以全部炸弹轰炸日本特种钢材公司,取得两弹命中,但是遭到了数架日本战斗机和猛烈高射炮火的攻击,造成机体受损,好在机枪塔最终击退敌机,十号机顺利飞走。

东京市区及横滨区域的空袭过程

罗斯·格里宁上尉(C.RossGreening)的十一号机率领第4分队空袭东京以南的横滨区域,结果遭到了1架三式战攻击,最后互相击伤、迫使对方降落(格里宁误认为遭到了4架三式战攻击,击落其中2架)。摆脱了战斗机拦截后,格里宁在米低空以全部4弹炸毁了目标炼油厂,据说其燃烧产生的烟柱在80公里外都清晰可见。在撤离过程中,十一号机的机鼻机枪手又扫射了3艘小型船只。威廉·鲍威尔中尉(WilliamM.Bower)的十二号机从北方沿着海岸线飞抵横滨码头区域,远处3架日本战斗机未及发起攻击。于是,鲍威尔依次轰炸了小仓炼油厂和3座可疑建筑物,还声称在撤离过程中以机鼻机枪击沉了一艘气象观测船。

年日本国内的试生产型三式战斗机

埃德加·麦克尔罗伊中尉(EdgarE.McElroy)的十三号机取得了整场突袭中的最大战果,也留下了唯独的存世影像资料。这个机组奉命轰炸戒备森严的横须贺军港,也的确遭遇了猛烈的高射炮火,但是仍然从米高度展开轰炸,其中第1枚炸弹炸毁一座起重机、第3枚炸弹疑似命中不明舰艇、燃烧弹命中岸上维修设施。第2枚炸弹则逮到了一条大鱼:这枚炸弹不偏不倚地落在了即将改装成龙凤号轻型航母的大鲸号潜艇母舰甲板上,炸出来了一个8乘15米的大洞,使其改装进度延迟了4个月。这样一来,龙凤号航母就错过了年下半年至关重要的瓜岛海空拉锯战。

十三号机拍摄的横须贺军港,这些照片极为珍贵,其中第一张照片可见炸弹爆炸

年11月才终于完成改装的龙凤号航母

约翰·希尔格上尉(JohnA.Hilger)的十四号机率领第5分队空袭日本关西地区。十四号机挂载了4枚燃烧弹用于空袭名古屋,最终从米高度将其依次投向担任侵华急先锋的第3师团司令部、一座储油库(造成大火)、热田工厂和三菱飞机制造厂,随后冒着炙热的防空炮火向西南方向飞去。唐纳德·史密斯中尉(DonaldSmith)的十五号机按照计划空袭了神户,分别轰炸了一座钢铁厂、川崎码头、一座电子机械厂和川崎飞机制造厂。在飞行过程中,十五号机没有遭到任何抵抗,2架九七战斗机也因为速度不够而放弃追逐。威廉·法罗中尉(WilliamFarrow)的十六号机从起飞伊始就运气不佳,因为事故造成一名海军地勤人员单臂截肢,后来又在日本上空因为猛烈的高射炮火未能找到地处内陆的大阪。于是,十六号机掉头空袭名古屋,轰炸了一座油库和一座飞机制造厂后甩开尾随的日本战斗机全速撤离。

空袭名古屋过程

空袭神户过程

至此,美军的大部分机组都圆满完成了轰炸任务,按照日方统计共造成日本军民87人死亡、人重伤、人轻伤。相当不可思议的是竟然没有一架B-25在日本上空遭到击落。然而,对于燃料已经所剩不多的各机组来说,飞往中国并且在黑夜中降落到国统区将是更大的挑战。

?逃出生天

在全部机组当中,油箱出现问题的八号机做出了最不寻常的决定:降落至苏联。此时的苏联没有与日本开战,此前更再三拒绝美国使用其机场轰炸日本的请求,因此将八号机连人带机扣押了起来,美国政府还要支付机组成员关押费用。最终,苏联当局秘密安排机组成员于年经由伊朗“逃走”,5名飞行员这才最终归国。

已被苏联扣押的八号机

其余机组按照计划冒险飞往中国。不幸的是,由于杜立特提前起飞而且美方联络人员竟然忘记考虑国际日期变更线,更因为保密原因没有提前通知中国方面,预定接收美机的机场未能及时打开降落灯。因此,除了八号机之外的全部15个机组都只能迫降或者跳伞,过程中三号机的利兰·法克托尔下士(LelandD.Faktor)降落伞故障牺牲;六号机的威廉·迪特尔上士(WilliamJ.Dieter)和唐纳德·菲茨莫里斯(DonaldE.Fitzmaurice)中士在迫降过程中牺牲。而且,六号机组和十六号机组不幸落入日占区,除上述牺牲2人外另8人全部被俘。年10月15日,两机机长迪恩·霍尔马克中尉和威廉·法罗中尉,以及机枪手哈罗德·斯帕兹下士(HaroldA.Spatz)被日军以“轰炸、扫射平民”的罪名杀害于上海。要之前,此前日本陆海军航空兵早已对重庆展开了持续四年的无差别轰炸,因此此项罪名完全无法成立。此外,罗伯特·米德尔少尉(RobertJ.Meder)也在狱中病死,余下四人熬到了战争结束。

被日军俘虏的罗伯特·海特少尉,他幸运地活到了战后

日军处决美国飞行员的行为让美国民众十分愤怒,进一步激发了战斗意志

余下的69名美国机组成员得到了中国军民的舍命救援,其中不仅包括正规军、游击队,还包括无数的普通村民、地方政府人员、医疗人员,简单学习过英语教学的小学教员、大学生等知识分子更是主动担任翻译,共同将美国飞行员们送到安全的大后方。然而,残暴的日本军队为了报复中国军民的英勇救助行为发动了浙赣战役,杀害了约,中国平民,还发动了丧心病狂的细菌战,以至于连日军参战部队中都有10,余人患病、1,人死亡。

中国军民救助、转移参与杜立特空袭的美国飞行员

安全抵达大后方的杜立特机组

安全抵达了重庆的杜立特认为自己将因为全部飞机的损失被送上军事法庭,却在4月28日得到消息:他已经被授予了荣誉勋章并特别晋升至准将。罗斯福总统对于此次行动极为满意,还在回答记者关于飞机从哪里起飞时风趣地答道:“香格里拉”(Shangri-La),一个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东方仙境。有趣的是,后来美国海军真的将一艘航母命名为香格里拉号,以呼应总统的著名趣谈。杜立特获得蒋介石接见后返回美国,由罗斯福总统授予荣誉勋章,一夜之间成为了妇孺皆知的英雄。在此后的战争中,杜立特先后担任第15航空队和第8航空队司令,光荣地成为了唯一一名率部轰炸过东京、罗马和柏林这三座轴心国首都的指挥官。

罗斯福授予杜立特荣誉勋章

参与行动的全部80名机组成员均被授予杰出飞行十字勋章(DistinguishedFlyingCross),伤亡者获授紫心勋章(PurpleHeartMedal)。值得一提的是,从任务中生还且没有重伤的机组成员们继续奋战在各条战线上,至战争结束时其中22人已经牺牲,另5人在欧洲战场被俘,伤亡率实在不小。美国军民的士气更是大受振奋,从而促使美国政府将更多资源投入太平洋战场。

宋美龄为空袭东京的英雄飞行员授勋

三位受伤的杜立特空袭飞行员被授予杰出飞行十字勋章

洛杉矶时报头版头条报道杜立特空袭

?惊慌失措的日军

接到哨戒艇的报告后,日军没有想到美国航母会搭载陆航双发轰炸机,因此还在等待美国航母接近日本近海,准备以国内的兵力会同从印度洋归来的第1机动部队将其围歼。一直等到美机飞抵日本上空时,日军指挥官们才如梦初醒地下令反击。山县正乡命令木更津空16架一式陆攻、三泽空8架、四空5架索敌攻击,六空和加贺航空队也派出12架零战掩护。同时,近藤信竹中将的第2舰队以祥凤号轻型航母、5艘重巡洋舰、1艘轻巡洋舰和12艘驱逐舰从横须贺等军港启程追击;细萱戊子郎中将的第5舰队也以1艘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和2艘特设巡洋舰展开追击;最后,高须四郎中将的第1舰队也以轻型航母凤翔、瑞凤、4艘战列舰、2艘轻巡洋舰和数艘驱逐舰从柱岛锚地起航。近藤信竹统一指挥这几支水面舰队,但是根本未见早已扬长而去的TF16踪影,只能悻悻而归。后者在4月25日返抵珍珠港,除前述1架SBD被击落和1架SBD在返航途中因为事故坠海外再无损失。

4月30日从珍珠港再次驶出的大黄蜂号航母

恼羞成怒的日本海军策划了对美国西海岸的报复行动。其实早在2月23日,伊-17号潜艇就以甲板炮向加利福尼亚州圣塔芭芭拉(SantaBarbara)的埃尔伍德油田(EllwoodOilField)发射了20发炮弹,造成一座油井受损、一人轻伤。6月20日,伊-26号潜艇又向加拿大温哥华岛(VancouverIsland),但是发射的25-30发炮弹全部射失。次日晚,伊-25号潜艇炮击了俄勒冈州的斯蒂文斯堡军营(FortStevens),但是其17发炮弹仅仅炸断了电话线而已。最后,伊-25号潜艇搭载的零式小型水上侦察机于9月9日向俄勒冈州的一处森林投下了2枚76公斤炸弹,飞行员藤田信雄飞曹长也因此成为了美国历史上唯一一名空袭美国大陆本土的敌国飞行员。这些行动的军事价值除了在途中击沉10艘盟国舰船(包括苏联L-16号潜艇)之外不值一提,却促使美国将更多战争资源用于西海岸防御和太平洋战场。

伊-17炮击行动的示意图

然而,杜立特空袭最重要的后果还是对日本军事战略的影响。将天皇奉为神明的日本陆海军对于杜立特空袭极为惊恐,据说山本五十六更是因为自责躲入船舱一整天拒绝见人。从此刻开始,陆海军再无人敢于反对山本五十六以摧毁美军航母为目的的MI作战,田中静壹中将更是在4月20日代表陆军改变态度,决定派兵参与MI和AL作战,甚至暗示了对于进一步“东进”作战的支持,还从5月末开始命令数个师团展开登陆夏威夷的训练。就这样,日本战争机器不可逆转地驶向了决定命运的中途岛海战。

?推荐影片

推荐影片:《东京上空三十秒》

推荐理由:这部年上映的电影改编自七号机指挥官泰德·劳森中尉的同名自传,讲述了从机组训练至降落在中国的杜立特行动全过程。尽管这部电影宣传意味浓厚,但是对于参与行动的官兵刻画相当到位,也忠实地呈现了中国军民拼死救助美国机组、遭到日军报复的历史。另外说句题外话:年的《决战中途岛》当中杜立特空袭的片段比1年的《珍珠港》空袭片段真实很多,艾默里奇没有像迈克尔·贝一样罔顾历史追求视觉效果,实在难得。

注:历史图片、地图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xizq.com/smyms/6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