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萨摩亚 >> 萨摩亚美食 >> 正文 >> 正文

热议高铁动车免费瓶装水为什么突然不

来源:萨摩亚 时间:2020/11/18

7月26日,有网友提供了一条天津站不再赠送免费矿泉水的信息,记者随后向北京铁路局证实了这条消息。中国铁路总公司7月26日发布通知:全国各高铁站将不再向乘坐动车组列车的旅客提供免费矿泉水,旅客饮用水改由车站、列车提供。

停止供应

动车不再赠矿泉水

7月26日,不少人在天津站发现了这样一张公告:“自7月26日起,不再向乘坐动车组列车旅客免费赠送矿泉水,由车站、列车提供饮用水。”记者采访后获悉,“这是按照中国铁路总公司下发的通知,动车停止供应矿泉水”。

北京铁路局天津办事处负责人解释,随着全国高铁网络的逐步建成,各车站服务设备和配套设施的进一步完善,车站和列车能够满足旅客的饮水需求,因此车站不再赠送矿泉水。同时,该负责人还进一步说明,此前赠送矿泉水是铁路运输企业的服务措施,相关费用不包含在票价内。

网友质疑

票价是不是要降?

Sligo_A:呵呵,做了这么多次高铁,从没见过免费提供的水哦,应该是放在某个隐蔽的地方了。

老夫去也:以前送水就说在票价里,还说成本五块,现在取消了就说不在票价里!

悠游小鱼蓝薇:我从来没喝到过免费水!请问谁贪污了!

独看风雨:票价是不是要降?!

铁路回应

票价不包含赠水价格

日前,记者将所调查的问题反馈给上海站,该站相关负责人于6月3日以邮件形式予以回复。回复强调,铁路部门在火车站内向旅客赠送“西藏冰川矿泉水”(以下简称“矿泉水”),是铁路企业自年起(上海站为年)为提高动车组列车上座率、提升动车组列车乘坐体验所采取的一项增值服务和营销手段。铁路车票票价内不包含矿泉水价格。

关于赠水范围,这份回复解释,铁路上海站向持有上海站、上海虹桥站公里每小时高速动车组列车或跨局动车组列车纸质车票的旅客免费赠送矿泉水,每张车票可获赠一瓶,赠完为止。

管理乱象

10个乘客8个领不到水

铁路赠饮水只提供“西藏”一家品牌,以京沪高铁沿线为例,采购容量多为毫升/瓶。铁路上海站的公告显示,持有“G”字头高铁列车或“D”字头跨局动车组列车的当日有效车票的旅客,可领一瓶。

在一些大站,领取点不容易找,旅客难喝到。记者在上海火车站看到,车站内有10余个候车室,赠水点却只有一个,且在12号候车室北侧,位置不容易找。在南京南站,近40个检票口中只有A10口有一个取水处。

多数小车站不发水,基本喝不到。2月8日,在安徽蚌埠、江苏常州车站,工作人员明确告诉记者,多数时间没有西藏矿泉水赠送。

还有一些车站赠水可以随便拿。记者还在厦门北站的赠水点看到,多达数十箱的赠饮瓶装水在高峰时段却无人管理,路过就可以随便拿,而在南京南站,发水人员表示“原则上一票一瓶,多拿一瓶也无所谓”。

背后疑问

提供公司3年收入升5亿

在特供矿泉水的问题上,公众不满在于,铁路部门澄而不清。最大的获益者,显然是西藏这家香港上市公司,注册地英属开曼群岛,大股东则注册在美属萨摩亚群岛,是一家外资控股企业。记者查询发现,毫升装矿泉水的售价普遍在5元之上。从年到年,这家公司的收入从1.19亿元飙升至6.33亿元,而中铁快运公司一直是矿泉水的主要客户。

记者调查

赠饮水仍有三大疑问

——招标信息长期未公开,西藏公司净利润6年涨了近40倍。公告显示,年到年的6年间,西藏公司营业收入增长6倍,净利润增长40倍,其中年毛利率超过70%。最高峰的一年,近90%的瓶装水都卖给了中铁快运。

——铁路部门的大客户采购价,却比部分网络渠道的零售价还高。以年为例,根据上市公司公告,中铁快运买水就花了3.23亿元。采购价约每瓶2.15元。但目前在淘宝等电商网站,最低售价为2元一瓶,经向曾经销矿泉水的代理商核实,均系正品。

——花巨款买水依然要所有乘客分担成本。从年首次采购至今,中铁快运累计已投入15.92亿元买水。李红昌认为,即使赠饮成本不包含在票价内,每年数亿元的采购开支,还是会计入国家铁路的运营成本,最终由国企、乘客埋单。

解谁之渴

免费水是否藏利益输送

多年以来,铁路专供的“西藏”免费水,均是由西藏水资源控股有限公司生产。早在年时,该公司便与中铁快运建立起采购关系。

铁路垄断赠水的做法,加之“西藏”的快速崛起,不免令人对二者间的关系产生质疑,为何如此多的水企,却偏对这样一个市场少见的高端水品牌情有独钟?

其实,这样的质疑早已存在多年。年2月,广东律师庞琨便曾起诉铁道部,理由为铁道部未依法履行信息公开的职责,拒绝公开“西藏冰川矿泉水”在车站内发放的依据。

但对此铁道部的回复却是,“送水主要是为了提高动车组服务质量、提升旅客乘坐体验,以及适应市场竞争的一种营销服务。火车票中不包含西藏冰川矿泉水”。此外铁总以不属于政府信息为由,拒绝回答发放免费矿泉水的理由。

铁总以不属于政府信息为由拒绝回应的做法显然让人无法满意,还使二者关系愈发扑朔迷离。

来源:综合环球时报、新闻晨报、新华网、新浪网、网易新闻等报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xizq.com/smyms/61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