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叔文选》是最奇特、有胆量、死而不僵的杂志,这样的杂志在北河岸很多,对于那些濒临疯狂、接近非法和愚蠢的行当来说,这里有沃土。该刊由德裔伍尼亚人龙旧伟[1]在年创办于北河岸。龙旧伟生于伍尼亚帝国,毕业于帝国国立大学比较文学系,是帝国最大政党武装统战(阿绥夫)的创始人之一,并曾短暂担任过帝国民政部副部长。帝国毁灭后,龙流亡至北河岸首都阳京市,在阿绥夫-伍尼亚区[2]落户。
《文选》创刊之时正值神秘而极具毁灭性的德意志第三共和国严叔大审判,共和国曾经的元首严叔及其党徒一朝之间消失殆尽。《文选》及时拿出第一期杂志的全部篇幅去驳斥大审判的合法性;第二期用很大篇幅论证恢复严叔名誉、地位和在德统治的必要性,并向北河岸圣智慧政府呼吁引渡严叔[3]。随后龙旧伟被北河岸蒸督教中央教团认定“言论不当”,判处监禁两个月。
出狱后,龙旧伟把杂志社从其位于阿绥夫大道的水利局住宅搬到了集团区[4]长生街上的灏堃大厦,并与高等博智研究院接触,表示《文选》将着重于研究“后严叔时代第三共和国政治中的文学话语变迁”,获得了研究院的国际学术援助金支持,四个月后这笔援助金因《文选》“具有过度明显的政治倾向”而停发,《文选》在这期间没有发布任何内容。年七月份,《文选》在拟发布一篇宣传极端严叔主义的文章后(并未真正发出)被警察查封,并且龙旧伟本人在第三共和国外交部的压力下受到通缉。龙旧伟于是逃亡北河岸自由市嗅港避难,《文选》在年三月复刊。
复刊后的《文选》宣布将逐渐剥离掉严叔的政治色彩,转而成为中性化文艺和哲学刊物。复刊后第一期的第一篇文章是旅居北河岸的北非诗人布莱希·巴尔德·苏莱曼[5]的一篇谈论弗洛伊德和男性气质的散文《遥远的父亲》。一个月后,第三共和国外交特使阿卜杜拉·阿卜杜拉·冯·岩本[6]通过第六帝国斡旋,借道第三新广州市到达嗅港,于4月1日和龙进行了秘密谈话,双方都没有透露谈话内容,但可知的是,这之后第三共和国对《文选》逐渐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文选》也在四月下旬发布了赴港后的第二期,这一期的首篇是名不见经传的诗人毕巧林·达尔马提亚[7]的诗作《今晚》。整个年,《文选》还发布了七期,其内容涉及意识流文学、兰波、奥菲利亚、说唱音乐、爱情社会学和文艺学、通灵的十种科学方法,还有对第三共和国电气区文化改革开放实践党党魁的深度访谈。这种多元倾向使《文选》逐渐受到欢迎,虽然博智研究院没有再与其接触,但刊物还是获得了潜水宗[8]和新世界联合会[9]教理研究部的支持,并且成为北河岸雅利安协会的赞助刊物[10]。
年,龙旧伟受邀赴狮城参加第六帝国文学研究会,随后又旅居吕宋、马来和文莱,刊物停办。及至年末,突然传来消息,龙旧伟在嗅港的住宅和编辑部被炸弹爆破,疑似蒸督教中央教派指使。时值阳京派[11]与嗅港派[12]的宗教路线斗争进入白热化,《文选》长期被中央教派视为潜水宗喉舌。介于局势严峻,龙暂留东南亚。其发布的声明表示,《文选》“正在积极筹备中”,但有目击者称龙沉迷于健身房、日光浴和喝红茶,毫无复刊之志。
年初龙前往五登市,在五藏城与北方教派[13]讨论《文选》去留问题,但并无结果。年中旬,龙在工业研究院曼切斯特分局[14]局长哈梅斯·沃尔德[15]邀请下前往英格兰,并在后者的一再劝说下,同意发布篇幅很短的一期副刊,由曼切斯特分局全权印发,只在曼切斯特和伦敦发售。其内容集中比较曼城和曼联两支球队在莱索托足球市场广告文本上的意识流倾向问题,乏善可陈。随后龙又旅居岘港,继续过起健身房-日光浴-红茶生活,偶尔在当地报纸上发表软饮料评测推荐,靠第六帝国的丰厚艺文赏奖金过活。
年,龙向德意志第三共和国申请探亲获准[16],在慕尼黑待了六个月,考察了《莱茵评论》[17]慕尼黑分社(认为其“员工午餐制度值得《文选》学习”),观看了两场大众足球队的比赛(一场对哥尼斯堡,一场对日耳曼尼亚),又在九月初回到岘港,几个星期后,他突然决定出发前往满洲,以“考察重建出版社和编辑部的可能性”和“研究满语意识流民族志诗学”,但在飞机降落在盛京格勒后却没有发现他的身影。从此,龙旧伟人间蒸发,《文选》的复刊成为泡影。
年,消失近两年后,龙在社交账号上发布了一张海景图片,宣称其一直在东帝汶研究德顿语、葡萄牙语和客家话的混合文学创作史,已经得出阶段性成果,请读者稍安勿躁。同年十二月,龙又宣布拟在美属萨摩亚群岛复刊,以追求一个“没有争议的发刊环境”。萨摩亚群岛当地的三位读者每天在法莱奥诺机场翘首以盼,但终究未能等到龙的到来。
年,龙旧伟宣布《文选》将在火星复刊,第一篇文章将是美国宇航员斯塔尔·艾尔德里奇(StarAldrich)的哥特小说《内在潜力》。
附录1:《严叔文选》与《北河岸哲学评论》
有种种迹象表明,《文选》和《评论》两刊在某段时间内曾一度将对方视为潜在的竞争对手。前者攻击后者“沾染了恶俗的‘破坏性左派’社会思潮”、是“从脚趾到发梢的、全然的虚无主义出版物”,后者则批判前者“有过多的极端严叔主义美学观残余”、并指控其与反政府组织“排泄物联盟”[18]有瓜葛;前者攻击后者的“左派文化自由主义面貌”太虚伪,后者则否定前者“自视甚高的德意志-希腊文化传承”。
《评论》在获得苏维埃文化建设委员会注资后,发刊状况基本趋稳,而《文选》却长期停滞,二者的矛盾终于消弭。
[1]akaDrugWay,龙旧伟为化名。
[2]阳京伍尼亚人聚居区。
[3]彼时严叔已经毫无音讯,有称其在杜伊斯堡老家被秘密处决者,见《莱茵评论》。
[4]阳京灏堃娱乐集团租界区,高等博智研究院和高等娱乐研究院北河岸分院坐落于此。
[5]BrhahidesBaardesSuleiman,北非诗人和行为艺术家。
[6]AbdullahAbdullahvonYutaka,第三共和国驻第六帝国大使,日裔德国穆斯林。
[7]PechorinvonDalmatien,旧帝国白银主义诗人。
[8]北河岸蒸督教四大教派之一,中央教团位于嗅港。
[9]北河岸蒸督教四大教派之一,中央教团位于庄正市。
[10]雅利安协会在《文选》上发表了一篇论著《德味的,太德味的》。
[11]即北河岸蒸督教中央教派,蒸督教四大教派之一,中央教团位于阳京市,属蒸督教“正统”。
[12]即蒸督教潜水宗,彼时被中央教派视为“异端”。
[13]北河岸蒸督教四大教派之一,中央教团位于五登市。彼时领袖为毫尔克(Hualke)
[14]隶属于伍尼亚武装战线的学术研究机构,在曼切斯特设有分局。
[15]JamesWalder,akaCityGuraidian,英国人,工业研究院顾问,曼切斯特分局局长,曼城球迷。
[16]虽然龙旧伟长期宣扬自己的德意志文化传承,但其在德国是否真的有亲戚仍然存疑。
[17]第三共和国著名社会人文刊物。
[18]极端反政府组织,有旧帝国背景,是第三共和国反PM和Lumpenproletariat运动中的重点打击对象之一。
历史委员会赞赏
人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xizq.com/smyqz/1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