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萨摩亚 >> 萨摩亚签证 >> 正文 >> 正文

今夜我不想你,我想关心人类我想和你的

来源:萨摩亚 时间:2020/10/1

人类学(anthropology),很多不了解这门学科的小伙伴乍一听都会一愣,这是研究啥的?拯救全人类吗?

其实并没有,anthropology是由anthropos和logos组成,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有关人类的知识学问。这门学科起始于西方学者对殖民地原始民族的研究,他们通过对异文化的了解,发掘人类社会“原生形态”。后来则渐渐由早期对原始种族的体质类型观察,发展借助体质、文化、考古和语言诸方面对人类进行广泛综合的研究学科群。

反正就是研究人类这个物种的方方面面啦。╮(╯_╰)╭

相比西方大学完整的学科体系,国内的人类学一般是在民族学或社会学之下弄个研究所。本科阶段开设人类学专业的只有中山大学和厦门大学等少数几所高校。

人类学是什么?

1西方人类学思潮十讲

作者:王铭铭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7

人类学起源于西方,要想对其真正有多了解,就不得不在西方的学术传统上有所掌握。本书的作者王铭铭,是国内人类学界的一流学者。通过阅读他在书里的十篇研究述评,可对西方人类学理论和方法有一鸟瞰式的认识。

田园调查:有趣还是磨难?

社会学是以某类现象(像吸烟、自杀)为研究对象,人类学则以族群或特定的人群为研究单位。和其他学科相比,田野工作(fieldwork)是人类学最具特色的地方。人类学家要长期与被研究者居住在一起,参与观察当地的生活,研究其社会结构,解释其文化行为的缘由。也因为田野工作的缘故,人类学者总是能遇到许多稀奇古怪的故事。

2文化人类学调查:正确认识社会的方法

作者:汪宁生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年:年01月

文化并不是只靠书本,更多的是通过生活方式传承下去。从出生到死亡,出生礼、成人礼、婚礼、葬礼,人的一生四个最重要的过渡礼仪中,经历的却不止是这四个礼仪这么简单,社会如何组织,如何规范,如何交往等等。

本书在梳理文化结构的过程中,把人类学田野实践可能遇到的问题都大致罗列出来。而且作者很多的结合了中国的具体情况,是这门学科初学者很好的随身手册。

3天真的人类学家

作者:[英]奈吉尔·巴利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7

本书诚实但又不失风趣地记录了作为人类学家的作者,如何在非洲喀麦隆多瓦悠人村落进行田野调查。极为生动地呈现他如何克服乏味、灾难、生病与敌意的真实田野生活。

不管是严肃的读者或者想无聊地只想打发时间,抑或是向往非洲原始部落的异国情调而蠢蠢欲动的旅人,巴利这本书绝对是一个有趣的选择。

4忧郁的热带

作者:[法]列维-斯特劳斯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6

作者在青壮年时期,曾亲访亚马逊河流域与巴西高地森林。在丛林深处找到最基本形态的人类社会。《忧郁的热带》记载了他在卡都卫欧、波洛洛、南比克瓦拉等几个最原始部落里情趣盎然,寓意深远的思考历程与生活体验。是一部对促进人类自我了解具有罕见贡献的人类学、文学、人类思想杰作。

5金枝

作者:[英]J.G.弗雷泽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10

《金枝》缘起于一个古老的地方习俗:一座神庙的祭司被称为“森林之王”,然而这一重要的职务却能由逃跑的奴隶担任,且任何一个逃奴只要能够折取现祭司守护的一棵树上的一节树枝,就有资格与他决斗,杀死他则可取而代之。

这个古老习俗的缘起与存在疑点重重,为此,作者目光遍及世界各地,收集了世界各民族的原始信仰的丰富资料,运用历史比较法对之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时至今日,它仍是一部阐述巫术和宗教起源的权威之作。

田野的故事:经典民族志

6《安达曼岛人》

作者:(英)拉德克利夫-布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12-1

本书是拉德克里夫—布朗在—年在安达曼群岛考察的基础上写成的一部著作。全书分章探讨了安达曼岛人社会组织、仪式习俗、宗教和巫术信仰。有趣的地方很多,像“安达曼人中盛行跨群体相互收养孩子的习俗,这似乎是对他们缺乏严格外婚制度的一种补偿”。

7《努尔人》

作者:[英]E.E.埃文思-普里查德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3

“牛”是努尔人信仰和生活中最重要的元素,他们对牛的深厚感情几乎像信奉一种宗教一样。他们认为一个男人最值得做的事情就是畜牧业,在这里,每一头母牛都有它自己的名字,牧人也知道每一头牛的个性。

本书的抱负也不是仅仅叙述努尔人的生活方式,而是通过对这一非洲部落政治制度的田野研究,提出了一个挑战性的问题:在一个没有国家和政府统治的群体中,社会是如何组织起来的?

8《萨摩亚人的成年》

作者:[美]玛格丽特·米德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11

这本书曾风靡整个美国,并使其作者玛格丽特·米德成为有史以来公众知名度最高的人类学家,也由此使人类学这一学科在美国大众中深入人心。

在美国及西方国家普遍存在的男女青年在青春期经历的躁动、困惑和反抗等现象是不是人类所共有的?如果不是,那么是什么因素造成了西方社会的这种青春期躁动?米德带着这些问题去到了南太平洋的萨摩亚群岛。这里的生活告诉了作者一个意想不到的答案。

9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

作者:[英]布罗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12-1

马林诺夫斯基本是物理学和数学博士,是弗雷泽的名著《金枝》让他对人类学产生了兴趣。《西太平洋的航海者》主要描述了一种特别的交换制度——库拉。它牵扯了一系列独特的风俗信仰、巫术神话。读此书,就好像是漂流的少年π,随着作者在太平洋上的特罗布里恩群岛进行一次神奇的旅程。

小说般的学术专著

10《金翼》

作者:林耀华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2

本书是用小说体写作,集真实性、历史性与理论性为一体的社会人类学学术专著,包含著作者的亲身经历和家族历史。书中人物的活动年代是辛亥革命之后的三十多年,场景主要是福建闽江中游的农村,展现两个家族在面对新的商业社会时,如何一点点调整适应,再现了当年中国农村生活的情景及经济变迁的断面。

11《菊与刀》

作者:(美)鲁思?本尼迪克特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6

本书是文化人类学者研究日本的经典性著作。“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家文化的象征。本尼迪克特则以“菊”和“刀”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如尚礼而又好斗,喜新而又顽固,服从而又不驯等等)。作者还指出日本幼儿教养和成人教养的不连续性是形成双重性格的重要因素。他把日本文化的特征概括为“耻感文化”,认为其强制力在于外部社会而不在于人的内心。

本文选自:

南瓜学堂

ID:pumpkinschool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xizq.com/smyqz/56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