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深圳雨水较多,大雨过后,在路边或小区的绿化带里,常见大蜗牛出没。深圳疾控专家提醒市民,这种大蜗牛携带很多寄生虫和病原菌,不可让小朋友触碰,更不可食用。
科学认识“非洲大蜗牛”:
非洲大蜗牛(学名:AchatinaFulica):是中大型的陆栖蜗牛。成体壳长一般为7-8厘米,最大则可长到超过20厘米。
体型已经大到连狗狗都惊呆了~~
夜行性,杂食性,大多是在潮湿环境中活动,喜欢在下雨及夜间出没。平时躲在阴凉的地方,且在壳口上做一层白膜(假口盖),只余一个小孔来呼吸,将螺肉缩入壳内以防脱水,等到环境转好后再出来。
食物包括农作物、林木、果树、蔬菜、花卉等植物,饥饿时也取食纸张和同伴尸体,甚至能啃食和消化水泥,可危害多种作物。
没错,这货为了长壳,贼爱吃水泥!!!
非洲大蜗牛一次可以产下30到粒卵,繁殖很快。
一窝蛋,透明的是刚生的,白色的是时间比较久的,褐色的是即将孵化的,孵化时间两周左右,孵化率接近%,人工饲养成活率90%以上。
是中国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对蔬菜等农作物危害极大,系中国国家进出境二类检疫性有害生物。
稍稍总结了一下,这货泛滥成灾大致一下原因:
1、生命力顽强。它们能以休眠的形态存活数月。
2、旺盛的繁殖力。既有雌性又有雄性的性器官,遇到同类就能交配。
3、不挑食啥都吃
4、味道不好没人吃
“非洲大蜗牛”的危害:
除了上述祸害农作物、林木、果树、蔬菜、花卉等植物,以及蚕食水泥,损害建筑外,该物种还是许多人畜寄生虫和病原菌的中间宿主,尤其是传播结核病和嗜酸性脑膜炎,食用则危害极大。
蜗牛内的寄生虫通常通过人类吃生的或没有煮熟的蜗牛传染给人类。例如,在美属萨摩亚群岛16名韩国渔夫感染嗜曙红性脑炎,就是在吃下一餐感染Angiostrongyluscantonensis染寄生虫的非洲大蜗牛之后。
非洲大蜗牛的寄生虫包括:深奥猫圆线虫、广州管圆线虫(引起嗜酸性粒细胞性脑膜脑炎)、脊形管圆线虫(导致胃肠管圆线虫病)、血吸虫、鞭虫、膜壳绦虫、粪类圆线虫。
所以那些馋大蜗牛肉的,还是小心点~~~
其实除了非洲大蜗牛,大部分野生的蜗牛身上都会携带各种寄生虫,因为很多寄生虫都喜欢蜗牛的黏液。
所以雨天如果在户外看到蜗牛,最好不要触碰,更不要抓了回来吃。
据一些网友回忆,小时候凭票买粮食的年代有抓蜗牛回来煮了吃的经历。我想可能是哪个年代的无奈,但是没有染病也是万幸(其实染病了,以当时的条件也未必就能诊断出是因为食用蜗牛~~~)
不过也并非所有蜗牛都不能食用。部分养殖的品种还是可以端上饭桌的,比如白玉蜗牛。
平常在外就餐,我们对于蜗牛类的餐饮还是需要谨慎点,万一遇到为了节约成本,以野外捕捉的蜗牛代替养殖的呢?
“非洲大蜗牛”防止方法:
目前除化学防治方法经济可行外,其他措施仍可作为局部防治或辅助性措施。
1.机械防治:可利用黎明、黄昏、夜间或雷雨后,蜗牛活动觅食的时机,进行人工捕杀,还可利用其习性,用食物诱杀。也可用苛性碳酸钠、干石灰、钾盐镁矾在大田中拌土形成一条保护带,阻止蜗牛的侵入。此外,也可利用光滑铜板(0.8mm厚、5cm高),锌板(0.8mm厚、20-25cm宽)形成机械隔离围墙。
2.农业防治:利用农业栽培措施,改变生态环境。蜗牛喜湿但忌水,水旱轮作可杀灭蜗牛。铲除花圃、菜地周围的杂草,破坏其越冬越夏场所,也可减轻蜗牛危害的发生。
3.化学防治:常用的方法有:用四聚乙醛(1.6%),使用10kg/ha喷雾,或用15%四聚乙醛粉剂50kg/ha、4%氨基甲酸酯kg/ha、硫酸铜-kg/ha、硫酸铁-kg/ha喷雾。也可以在下午5时后,用1%-5%杀贝剂或1%-1.5%氨溶液地面喷药防治,或用稍高于常规浓度的甲胺磷、乐果等农药喷洒植物,蜗牛取食后中毒死亡。此外,采用毒饵诱杀也有一定效果,常用5%砷酸钙与1.6%四聚乙醛混合,同蜗牛食物掺在一起作毒饵。
4.生物防治:已发现许多生物可寄生或捕食蜗牛,如细菌、线虫、节肢动物、软体动物、哺乳动物等,但都没有被广泛应用。尽管如此,创造良好生态环境,保护好自然天敌,或人工饲养释放,仍是一条稳定控制非洲大蜗牛的有效途径。积极保护利用蟾蜍、青蛙、蚂蚁、鸟类,提倡饲养鸡、鸭、鹅,来控制非洲大蜗牛已收到较明显的效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xizq.com/smyqz/9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