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少为医生 http://m.39.net/pf/a_8505686.html医院订阅哦东方网食品药品安全频道寨卡“寨卡病毒的脚步越来越近了”,自上海的“邻居”浙江省新发现2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例,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担忧。寨卡病毒会不会来上海?
2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将寨卡病毒列为全球紧急公共卫生事件,敦促国际社会协调应对,使得寨卡成为继甲型H1N1病毒、脊髓灰质炎及埃博拉后第四个获得如此高度
寨卡病毒是一种通过蚊虫进行传播的虫媒病毒,寨卡是乌干达地方语言卢干达语“茂盛”之意,为RNA病毒,与乙型脑炎病毒、登革热病毒属近亲,主要在非洲、亚洲、美洲、太平洋地带流行。
年首次在乌干达从恒河猴体内被发现,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的人体中分离到。
年以前,寨卡病毒一直很”安静“,全球仅报告14例散发病例。
年首次在大平洋岛国密克罗尼亚的雅普岛发现寨卡病毒暴发疫情。
截至年1月底,巴西等24个美洲国家和地区报告本地感染病例。同时,欧洲、北美、东南亚多国报告发现输入性病例。我国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截止目前,我国已确诊5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其中江西省1例、广东省1例、浙江省3例。2月23日通报第四、五例
新发现的两病例为父子关系,浙江义乌市人。父38岁,子8岁,均为浙江省首例患者的同团旅游人员。有寨卡病毒流行地区斐济、萨摩亚旅行史,旅行期间有蚊虫叮咬史,在同一潜伏期的不同时间点发病。2月19日通报第三例
患者,男,38岁,浙江义乌人,2月2日起程赴斐济和萨摩亚旅游,2月15日返回义乌市。患者自称回国途中出现发热、畏寒等症状,在萨摩亚旅行期间有蚊虫叮咬史。2月15日通报第二例
患者,男,28岁,广东江门人,近年在委内瑞拉经商。2月10日,在从委内瑞拉返粤途中出现发热,12日抵达白云机场入境健康检疫时出现发热、皮疹,随后确诊。2月10日通报第一例
患者,男,34岁,江西赣县人,为广东东莞市某公司工作人员,发病前有委内瑞拉旅行史。患者于1月28日在委内瑞拉出现发热伴头晕、头痛症状,2月5日抵达江西赣县。通过什么途径传播?(寨卡病毒的一般传播途径:伊蚊)
主要通过伊蚊传播,上海有白纹伊蚊。
寨卡病毒是蚊媒传染病,目前已知埃及伊蚊为寨卡病毒主要传播媒介,白纹伊蚊、非洲伊蚊、黄头伊蚊等多种伊蚊属蚊虫也可能传播该病毒。新加坡的一个研究团队发现白纹伊蚊被寨卡病毒感染后,第4天就可在其唾液腺中检测到病毒。
根据监测,我国与传播寨卡病毒有关的伊蚊种类主要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那么伊蚊长啥样?黑色,腿上有白斑,白纹伊蚊胸背有白线,埃及伊蚊胸背两侧还各有一镰刀状白斑。
伊蚊哪里有?白纹伊蚊广泛分布于我国河北、山西、陕西以南的广大区域,上海也在其列。寨卡和登革热有什么区别? (试图消灭伊蚊的卫生工作者)
寨卡病毒与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属于“同宗兄弟”,都是经伊蚊传播,均以发热、皮疹及关节疼痛为主要特征。
感染了寨卡病毒后发病症状与登革热的轻症几乎完全类似,但寨卡病毒表现了明显的嗜神经特性。
年广东登革热大流行时,已经出现多例重症甚至死亡案例,台湾的登革热流行也是如此。除了与登革热类似通过蚊媒叮咬传播外,寨卡病毒还可以通过性传播和母婴传播。为什么孕妇和儿童要注意?(一名罹患小头症的新生儿)
资料显示,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可能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甚至胎儿死亡。
小头症是婴儿在子宫或婴儿期大脑发育异常导致婴儿头部出现非正常变小的一种罕见病。患有小头症的婴儿和儿童通常会出现大脑发育困难。小头症可由各种环境或遗传因素造成,包括唐氏综合症、不恰当用药、酒精、孕期风疹感染等。
虽然目前研究尚无定论,但包括出席WHO新闻发布会研究人员在内的许多专家都认为寨卡病毒可能是造成新生儿大头症频发和比例增大的原因。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去年底巴西境内已经发现近例疑似小头症病例,相比年增加了30多倍。最新的数据表明,巴西新生儿小头症等新生儿畸形可能与怀孕期间感染了寨卡病毒相关。研究者已经从流产的胎儿病理标本中监测到寨卡病毒,并且这种病毒也在小头畸形的婴幼儿中被检测到。寨卡病毒对人有多大影响?
上海交通大医院药剂科副主任、副主任药师石浩强说,目前,针对寨卡病毒并没有特异性的疗法或疫苗。寨卡病毒感染的患者往往会有轻微发热、皮疹、结膜炎、肌肉与关节疼痛等,一般仅20%的感染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持续2-7天后可自愈。
但是,寨卡病毒还可能会造成神经系统疾病(脑膜脑炎)或自身免疫系统并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球减少症)。
此外,感染后所引起的症状一般较轻,且为自限性的,主要采用对症治疗,可用止痛药或退烧药缓解。
寨卡病毒感染而引起发热的患者,应选用对乙酰氨基酚进行治疗,在排除登革热之前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和其他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另外被感染的患者还应注意多休息、多饮水,症状加重需及时就医。病毒来了,如何预防?(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应急病房备有33张床位,用以突发疫情的病患收治)
预防寨卡病毒流行,目前最好的方式是防止被蚊子叮咬,控制传播媒介。(也就是说,防蚊灭蚊才是重点!)
石浩强建议大家,尽量不要去寨卡病毒疫情较为严重的拉美国家旅行,尤其是孕妇更应高度注意。平时可通过采用杀蚊剂、穿着尽可能覆盖身体(浅色衣服为佳)、安装纱网、在蚊帐内睡觉,并尽量排空可能滋生蚊虫的容器、保持环境清洁避免滋生蚊虫。
那么怎样避免或减少伊蚊呢?避免和减少伊蚊出现关键是清除积水,不能清除的积水,首选生物防治的方法,如在积水中投放柳条鱼、放养观赏鱼等。
伊蚊孳生在各种小容器积水中和公共区域的雨水井、地下室的集水井,包括单位、家中的水生植物容器、花盆托盘、一次性杯碗、废旧轮胎、泡菜坛封水、竹节、树洞、缸、罐、瓶、屋檐排水沟……专家发现,伊蚊吸血高峰为8时-9时、16时-17时。小编也要提醒各位童鞋,不要恐慌!随着天气回暖,平时要做好蚊虫预防即可。尽量不要到疫情流行区域流行,如中南美及中非等国家,特别是对孕妇和准备怀孕的美眉们!!来源:人民网、新闻晨报、东方网等综合编辑:芥末东方网食品药品安全频道请长按图片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xizq.com/smyqz/8335.html
上一篇文章: 美军来泰啦泰政府首批71人检测无阳性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