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一感
初看书名《萨摩亚人的成年》,我就被深深吸引住了,我想要了解这个既遥远又陌生的地方,想要了解在那里生活的人们。我带着一分好奇读完了这本书,它给我的感受和我想象中的大不一样。
玛格丽特·米德在萨摩亚考察了九个月,在书中描述了在那里生活的青年少女。起初我难以接受她们的生活模式,心中对她们充满同情。听了老师的见解后,我羞愧不已,这样的同情好比一种高等文化对低等文化的的看法,而这种看法是完全错误的。因为,文化并没有优劣之分,正如老师所说,正是由于存在各种不同的文化,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多姿多彩。在生活中也是如此,每个人生活的环境不一样,我们不应该以自己的视野去随意评判他人。自己以前经常犯这样的错误,我想今后应该会有所改变吧。
我想,萨摩亚少女热爱她们的生活正如我们热爱自己的生活那样。尽管她们受着各种拘束,但她们享受在萨摩亚土地上奔跑,享受在海上遨游,享受和同伴窃窃私语。她们生性活泼,追求自由,向往美好。在玛格丽特的的笔下,我接触到的不仅有对人类学认知的开始,还有在同一片天空下,地球的另一端生活的同龄女孩们。
贰二感
前一段时间读了米德的《萨摩亚人的成年》一书,这本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萨摩亚人的生活图景,尽管她的研究对象集中于青春期的少女身上。米德试图找到一个反例去验证,当代西方社会青少年的叛逆、烦躁,完全是文化性的因素,也就是试图将生物性因素从青少年叛逆的研究当中清除出去,而事实证明她是正确的,萨摩亚的青少年并没有表现出叛逆烦躁。从这样一个例子出发,中文系副教授冯桂华老师再次向我们传达了文化性因素对人的影响。
荀况在《荀子,劝学》中写到:“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我觉得用这句话来形容文化对人的影响再恰当不过啦。为什么我们要用右手写字而不是左手?为什么女孩子要温柔男孩子要阳刚,,,,这些现象不是天生的,而是以我们的文化为准绳去规范的。既然是后天规定的,那么是不是说明并不是完全正确或者合理的,同时,差异是不是也应该被认为是可以的?这样的话,我认为,每个人该是自由的,都可以特立独行,不必把自己困在普遍的条条框框中。同时,这样的观点也可以用于国家之间,没有哪个国家是天生的领导者,所有国家都是平等的,我们该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再者,她告诉了我们用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包容的态度立与天地之间,自然而洒脱。
?END?
文王勤述/王芯
编辑
小春
以上文章均为原创,如有需要请后台联系我们。
我们一起读书一起分享世界的点滴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哪里医院治疗白癜风好新媒体专员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xizq.com/smyfz/1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