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萨摩亚 >> 萨摩亚发展 >> 正文 >> 正文

2017年又出了哪些人类学新书

来源:萨摩亚 时间:2018/4/23

年又出了哪些人类学新书?

妮萨

重访妮萨

喂养中国小皇帝

面向现代世界

生活进化史ABC

进化心理学

费孝通谈民族和社会

声音与感受力

全文字,预计阅读6分钟

整理

覃延佳

小编担心年中和年尾的书单太长,你看着眼镜会磨损,所以每2—3个月整理一些新书单,仅供参考。以下几本书是年头两个月新出的人类学著作整理,其中大部分其实都是旧著,现在市面上卖的是新出版本。信息整合于当当和亚马逊。

书名:《费孝通谈民族和社会》

作者:费孝通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时间:年1月

内容简介:本书收录费老—年间发表的社会学、民族学和人类学代表性学术文章共篇,按文章主题分为“民族研究意义及方法”“民族历史与发展研究”“社会学及学科建设”“社会研究及调查方法”四编,各编文章按写作发表时间排序,并将其代表性民族志作品《花蓝瑶社会组织》及《桂行通讯》、《关于追悼同惠的通讯》两文作为“个案研究”单列成编。本书的整理出版,对于研究费孝通的学术思想及范式,厘清中国社会学、民族学及人类学的发展脉络,建立对中国社会和民族的“文化自觉”,具有基础性的意义,进而,对于研究、践行当今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及传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等议题,更具有借鉴意义。

书名:《妮萨:一名昆族女子的生活与心声》

作者:

玛乔丽?肖斯塔克(MarjorieShostak),美国女人类学家。自年起,美国哈佛大学的人类学家理查德·李和IrvenDeVore等人对博茨瓦纳西北部多比(Dobe)地区的昆—桑人开始了一项长期的调研计划。年,该项计划已近尾声,结婚不久的肖斯塔克与她的研究生丈夫参加该计划的研究同往多比地区,丈夫研究母婴关系和婴幼儿身心成长,而肖斯塔克则妇女生活史。肖斯塔克是妮萨生活故事的访问者、记录者、转译者和整理呈现者。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时间:年1月

内容简介:

年,婚后的玛乔丽跟随丈夫前往非洲喀拉哈里沙漠对昆人进行一系列跨学科的田野研究。在20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她学习昆人语言,入乡随俗。在调查中,能说会道的昆人女性妮萨向玛乔丽清楚、生动地讲述了她生活中的一些具有情感意义的事件:幼年时的断奶记忆,与其他孩童的性游戏,新婚之夜的事情,母亲和子女的亡故,几段婚姻和数位情人的故事,对逐渐变老的感受,等等。此外,妮萨还坦率地披露了性行为的细节,以及受新情人所吸引的方式和原因等更为私密的事情。

由于妮萨丰富的人生经历及讲故事的天分,我们获悉了昆人个体间的互动方式及昆人社会的组织方式,了解了许多关于昆人童年、青少年和成年经验的新材料。与妮萨的15次录音深访,成就了《妮萨》这部几乎与玛格丽特·米德《萨摩亚人的成年》相提并论的佳作,在人类学界内外产生了轰动效应。

书名:《重访萨尼》

作者简介:[美]玛乔丽?肖斯塔克(MarjorieShostak),美国女人类学家。自年起,美国哈佛大学的人类学家理查德·李和IrvenDeVore等人对博茨瓦纳西北部多比(Dobe)地区的昆—桑人开始了一项长期的调研计划。年,该项计划已近尾声,结婚不久的肖斯塔克与她的研究生丈夫参加该计划的研究同往多比地区,丈夫研究母婴关系和婴幼儿身心成长,而肖斯塔克则妇女生活史。肖斯塔克是妮萨生活故事的访问者、记录者、转译者和整理呈现者。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时间:年1月

内容简介:

《重访妮萨》讲述的是一个寻找的故事。人类学家玛乔丽在创作了经典之作《妮萨》之后,发现自己身患乳腺癌。于是她重返非洲,重访14年前出现在她生命中的那个丧母丧父丧夫丧子的坚强的妮萨。这段来自不同文化的女性交往故事,为我们探知遥远、神秘的非洲,开启了兴趣之门。而当我们真正走进,会发现,会触动我们的,除了异域文化及风情,竟是源自我们同为人类的对人生、命运、自我的探索。

书名:《喂养中国小皇帝:食物、儿童和社会变迁》

主编:景军,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曾任教于纽约市立大学城市学院,获得终身教职。研究领域先后包括历史记忆、生态运动、儿童饮食养育等;学术机构及社会团体职务先后包括清华大学公共健康研究中心主任、国际人类学民族学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类学学会副主席、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理事。

作者:

伯娜丁·徐(BernadineW.L.Chee):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她的研究主题是北京居民的社会认同、城市化和食品消费模式。

马丽思(MarisBoydGillete):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目前为密苏里大学圣路易斯分校任博物馆学教授。。她西安都市穆斯林的消费文化。

苏珊娜·古德昌(SuzanneK.Gottschang):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人类学博士,目前为美国史密斯学院(SmithCollege)人类学与东亚研究副教授。她中国父母的育儿实践和医药科学的社会意义。

乔治娅·古尔丹(GeorgiaS.Guldan):曾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目前为孟加拉国亚洲妇女大学(AsianUniversityForWomen)公共卫生系教授。她的研究兴趣包括香港和中国大陆的儿童健康问题等。

郭于华:曾任教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目前为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她的研究兴趣包括中国家庭关系和食物消费等。

景军: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曾任教于纽约市立大学,目前为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他的著作包括《神堂记忆》等。

罗立波(EribertoP.Lozada,Jr.):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目前为美国戴维逊学院(DavidsonCollege)人类学系副教授。他的研究兴趣包括中国南部的天主教信仰,以及大众文化与媒体的关系。

华琛(JamesL.Watson):哈佛大学人类学系荣休教授,其著作包括《移民与中国宗族》《东方金色拱门:东亚的麦当劳》《帝制晚期中国的丧礼》等。

赵阳:香港科技大学博士,现任职于中央农业政策咨询部门,曾发表多篇有关中国经济改革的论文。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年1月

内容简介:

书序

景军

《喂养中国小皇帝:食物、儿童和社会变迁》英文版于年经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出版社推出,之后陆续被多名外国学者引用。如今有幸刊印中译本,完全有赖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之慧眼、译者之努力、编辑之付出。

纳入书中的人类学田野调查材料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收集,所以涉及的内容距今已至少有20年之隔。书名提到的“小皇帝”指独生子女,但即便不是独生子女,也是当时农民有感而言的“金贵娃娃”。这言外之意是说论文作者当时的儿童们在家庭中地位、在社会中的权益、在消费领域中的作用,可谓前所未见,与中国经济发展促成的消费文化密切相关,也与中国在全球生产体系的快速崛起同样密不可分。

文集共包括九篇论文,围绕五个议题铺开而论:一是改革开放后中国人的饮食营养,二是儿童食品产业在中国的兴起,三是国家科学育儿话语,四是全球消费文化对中国家庭生活的渗透,五是饮食变迁伴随的社会认同和价值观变迁。有鉴于此书的形成源于哈佛大学人类学系华琛教授(JamesL.Watson)在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发起的一个“中国社会饮食消费格局”研究项目,九名作者中自然包括了华琛本人。在其他作者中,一人是华琛教授的老同事,六人是华琛先生的弟子,因而论文相互呼应的程度非同寻常,在文集类书籍中实属难得。

“小皇帝”一词会立即使得读者联想到被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但所有作者对此都采取了慎重对待的态度,没有简单粗暴地认定独子女必然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或某些固化偏执的行为习惯。作者们将更具有学术价值的讨论集中在一连串的具体问题上。例如,郭于华关心的食品和饮食习惯所代表的代际差异问题与景军讨论的科学话语、宗教信念、电视广告在儿童食品消费领域的博弈问题都分析了儿童、家长、老人三代人的代际关系。

悖论、矛盾、反差甚至具有讽刺意涵的现象,也是论文作者高度的具体问题。乔治娅·古尔丹(GeorgiaS.Guldan)分析了中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不良与发达地区儿童肥胖问题的反差。伯娜丁·徐(BernadineW.L.Chee)利用在北京收集的调查材料解析了“快感与压力悖论”,试图说明儿童们对时尚食品的追求既带来愉悦,但也屈服于同伴压力,甚至会因没有享受过某种昂贵的儿童食品而受到同学的讥讽。高素珊(SuzanneK.Gottschang)医院的论文针对了一种具有讽刺意味的社会现象:医院一边鼓励母乳喂养的科学观、一边又允许跨国公司在院内推销奶粉,两者各有自身逻辑,医院的责任,医院的盈利,两者之间,法规失效,违规取胜。

如此的悖论和反差还见于其他论文。在赵阳的论文中,我们了解到娃哈哈集团开始以民族企业的姿态抵御可可可乐在中国软饮料市场的霸权,但逐步趋于资本诱惑并入一家跨国公司。在玛丽斯·吉莱提(MarisB.Gillette)有关西安回民社区的论文帮助我们意识到,到在中国生产线加工制成的西方品牌食品不但被视为时尚食品,而且被为清真食品。如此一来,穆斯林文化中的食品禁忌由于品牌效益和加工方式而被突破。罗立波(EribertoP.Lozada)的论文将我们拉回到上世纪九十年代轰动一时的“斗鸡之争”。当时国产荣华鸡快餐店力争在每个肯德基店面附近开业竞争,扛起爱国主义快餐的大旗,一时门庭若市,效益最好的上海黄浦店一年就有多万利润,但荣华鸡最终销声匿迹,原因之一是肯德基的本土化策略,包括针对中小学生群体的销售策略和迎合中国人的口味调整。

华琛教授在最后一篇论文中写道,小皇帝现象多年后必然成为历史的回声,小皇帝也必定成为大人,将以家长的身份参与社会并以家长的眼光审视新生的一代,因而小皇帝变为家长的社会过程对未来研究者而言将别有一番滋味。此言一语道出人类学研究的一个秘密:一旦离开田野调查现场,我们观察到的社会文化图景和我们收集到的第一手材都会很快地融入将当下改写成为过去的历史之河。

书名:《面对现代世界问题的人类学》

作者: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ClaudeLevi—Strauss,—),法兰西学院荣誉退休教授,法兰西科学院院士,著名人类学家,法国结构主义人文学术思潮的主要创始人,当初五位结构主义大师之一。列维—斯特劳斯早年就学于巴黎大学。青年时代爱好哲学,并醉心于卢梭、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思想;嗣后致力于文化人类学研究达50余年之久。20世纪30年代他曾在巴西考察当地土著社会多年;40年代旅美期间钻研英美人类学与结构语言学,陆续发表了大量研究成果;自年起任法兰西学院教授。他的学术影响波及人类学、语言学、哲学、历史学等诸多领域。

出版社:中国人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年1月。

内容简介:

年春,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第四次出访日本,在此期间他应石坂基金会的邀请在东京做了三场演讲,这三场演讲正是《面对现代世界问题的人类学》的三个部分,演讲所围绕的主题即为此书的书名:面对现代世界问题的人类学。为了突出并深入探讨此书的中心主旨,并使之贴近现实,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从他的作品中吸取灵感。他翻读了曾让自己声名大噪的文章,重新提出了一直担忧的重要社会问题,特别是“种族”与历史、“种族”与文化的关系。或者说他还在找寻着人文主义的新形式以面对当今这个巨变中的世界的未来。在这里,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的老读者们能够找到那些他一直致力研究的问题,而对于新一代读者来说,这位著名的人类学家将提供给他们一种未来的视角。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在强调人类学作为一种新型的“大众人文主义”的重要性的同时,也在思忖着“西方文化霸权的终结”以及文化相对主义与道德评判之间的联系。当他在审视一个全球化了的社会所面临的问题时,主要的是经济活动、非自然生育问题以及科学思想与神话思想之间的联系。在这三场演讲中,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表现出了对这个正要迈进21世纪的世界的担忧,因为它正面临着严峻的问题:“意识形态爆炸”的多种形式与传统主义演变之间的类同。

书名:《声音与感受力:中国声音实践的人类学研究》

作者:王婧,人类学、声音研究者,声音活动策划人。博士毕业于美国俄亥俄大学跨学科艺术系,人类学表演学方向。现任教于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声音实验室(thesoundlab)。在Leonardo,LeonardoMusicJoumal,JoumalofPopubrMusic,IntemationalReview0fQualitativeResearch,Representation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策划组织声音现场30余场,曾担任上海外滩美术馆“暗流:重塑亚洲的力量”之“声闻”系列学术主持。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时间:年1月

内容简介:

声音研究是当下前沿的跨学科领域。王婧编写的《声音与感受力(中国声音实践的人类学研究)》中国声音实践,从人类学视角,思考关于自由、感受力和城市空间三个核心概念,探讨声音实践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意义。本书采用丰富的田野调查资料,同时结合四十多张图片,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书名:《进化心理学》

作者:(英)罗宾·邓巴(RobinDunbar)英国利物浦大学进化心理学教授,著有大量备受赞誉的心理学和科学著作。

LouiseBarrett,英国利物浦大学高级讲师

JohnLycett,英国利物浦大学教师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时间:年2月

内容简介:

这本进化心理学著作简明而又引人入胜。作者证明了这一划时代的新科学能为我们揭开人类动机和欲望背后的谜团,诸如为什么年轻的女孩喜欢成熟的男士?撒谎的时候为什么会觉得内疚?在本书中,作者以深刻的洞察力阐述了包罗万象的主题:

吸引力的规律——是什么让男人和女人相互吸引的?

“上帝的基因”——宗教是进化的产物吗?

自私与利他——人类是如何变得具有道德感的?

……

通过对于“基因视角”和“先天与后天”之争的明确阐释,这本通俗易懂的小书抓住了这一主要的争论,向我们展示了进化心理学在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类本性上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书名:《生活进化史ABC》

作者:刘叔琴(~),原名刘祖徵,字叔琴,浙江镇海人,著名教育家、历史学家,开明书店发起和策划者之一,“白马湖作家群”的成员。曾留学日本,毕业于东京高师,曾任春晖中学总务主任兼公民、史地、日文教员,宁波中学校长,宁波师范学校教育教员,立达学院史地教员,世界书局编辑。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时间:年1月

内容简介:作者将人类发展分为野蛮人、半开化人、文明人和文化人四个阶段,根据历史发展的实际,本书着重阐述前三个阶段的进化之路,指出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两大主因——“经济”的和“机械”的。这是中国学界用科学方法指导和研究人类发展史的难得的普及之作,对于今天的读者认识人类发展史仍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原创文章精选

这10大田野访谈常犯错误你中了几个?

为何《北冥有鱼》最后一篇写得最好?

读了这本书,我们看仪式能少懵点逼?

没钱跑田野?让这5个资助基金来帮你

这7个好玩的人类学号,你最喜欢哪个?

覃延佳

赞赏

人赞赏

人喜欢







































北京中科专注治疗白癜风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xizq.com/smyfz/1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