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过往,皆为序章。时间轻逝好似抓不住痕迹,但身体的烙印不会消逝。新一年的开始,我们不仅要畅想未来,更要总结过去。现特发布武汉大学社会学院级研究生的年终总结,见证年社院的成长故事!
级研究生
金茹雪
在简单、平淡中成长
——年总结
年的新年已经来临,被留在身后。好像每次站在新的一年回顾过去一年的学习,感受都很奇妙,也很复杂。从年10月保研到武大开始,已经读书两年有余。回顾这两年多的读书,可以用八个字概括:由简至繁,由繁至简。我的生活,从简单的本初开始,在读书中又重新回归简单。
一、由简至繁,丰富自我
读书是一个丰富自我的过程。
从来到社会学院开始经典阅读,不论是知识体系还是思维模式,自己都能够感受到一个比较明显的转换和提高。从对社会学基本理论知识的认识,到尝试把一本本经典著作中各位大家的观点进行对照、联想和梳理;从下意识的抄写记背到在小组讨论会上在和同学们的交流中不断有新的感悟,改变是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的。在社会学院的这两年,丰富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对自我的认识和与同学们之间深厚的友谊。
还记得读书第一年,困扰我最大的一个问题是书单上书目的选择。那时候的我,总是想要一本不落地读完每一位大家的每一本著作,同时也常常因为自己无法理解书中的内容、无法确切地记忆书中的“知识点”感觉到无比的挫败。读书的第一个阶段,“由简到繁”的过程当中,其实是有波折的。知识丰富了,但心绪却也是复杂纷乱的。那时候我喜欢和别的同学比较,害怕比别人读的慢,害怕没有收获,害怕自己是一个失败者。
年,在阅读当中,我渐渐克服了这个问题,进入了阅读的第二阶段,平静、踏实地面对挑战。
二、脚踏实地,扎根成长
年,我阅读了52本经典著作,对照比较下来,读书的数量并没有第一年那么多,但这一年的收获感却比之前要强,心态上有种安定感。看着书单上的每一本书,自己都能够清楚的回忆起阅读时的纠结、思考。这一年的阅读过程当中,除了抄写书中的重点内容,还开始尝试着批注、写一些自己的想法,虽然写的很慢,但也开始了自己的整理和总结。
以前的读书中,自己因为对速度有要求,所以有些地方过了就过了,不再回顾和再次理解。这一年相较之前的进步,在于会用“审视”的眼光去思考经典里的理论和内容,不再只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会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所读到的内容给自己带来了怎样的触动,可以和已知的哪些理论和观点产生联系,自己有没有什么新的问题或者疑惑想要提出。真正地沉下心,扎下根来,专注在读书这件事本身。
同时,小组读书中和同学们的交流也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启发和思路上的拓展。印象很深刻的是一次在读书交流会上,大家分享交流对福柯的看法。一位同学从学术史的角度出发来回顾福柯其人,这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在阅读福柯著作的过程当中,我一般是只针对某一本具体著作来进行阅读,但如果在阅读完福柯的作品以后对作者总的学术思想发展史做一个梳理和总结,前后贯通起来,理解就会更加流畅。
三、由繁至简,淡然前行
今年下半年,自己切实感觉到了时间的流逝,转眼间结束了过渡时期的阅读,进入到第二学科的阅读中来。那时候心态上产生了一点摇摆,因为始终下定不了决心去读哪个学科,先是对哲学著作尝试着阅读了几本,但读起来总是感觉不顺,之后在小组读书交流中和身边的同学沟通了这个问题,意识到重点不在于读哪个学科,而是选择后依旧坚定踏实地去读,去汲取其中的养分。于是选择了和自己专业比较相近自己也比较感兴趣的人类学。选定学科之后,阅读变得顺畅了许多。读书效率显著提高。
年,读书中存在的不足是读书总结个人认为还不够到位,要定期回顾、整理,提出自己的问题。同时,锻炼方面,希望自己能够加大运动强度,更好地坚持。
年的读书,自己计划每月做两篇读书总结,定期回顾读书内容,同时计划在阅读第二学科时也对之前的读书做一个回顾和整理。
读书是一件纯粹的事,宿舍、食堂、操场三点一线的生活是简单的生活。但这样的简单,日复一日,却构成了不平凡的每一天。简单是一种伟大。读书的第三个年头,这是最真切的想法。
时间过得很快,正如在这篇总结的开端所提到的那样。仿佛撕下几页日历,日子就来到了新的一年。但,只有心怀纯粹,简单生活,踏实走过每一天的人,才能够懂得时间的重量。
,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前进。一天一天,日臻完美。
年1月15日于图书馆A1
年读书书单
1.《文明的进程》[德]诺贝特·埃利亚斯
2.《实践理论大纲》布尔迪厄
3.《实践感》布尔迪厄
4.《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布尔迪厄
5.《超越左与右:激进政治的未来》吉登斯
6.《交往行为理论》哈贝马斯
7.《社会学之思》鲍曼蒂姆
8.《核心社会学思想家》罗布·斯通斯
9.《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哈贝马斯
10.《理论与实践》哈贝马斯
11.《知识与人的利益》哈贝马斯
12.《包容他者》哈贝马斯
13.《分裂的西方》哈贝马斯
14.《社会学的想象力》赖特·米尔斯
15.《生命政治的诞生》福柯
16.《第二性》波伏娃
17.《单向度的人》马尔库塞
18.《世界民俗学》阿兰·邓迪斯
19.波兹曼《娱乐至死》
20.柏拉图《理想国》
21.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22.鲍曼《流动的现代性》
23.鲍曼《现代性与大屠杀》
24.鲍德里亚《消费社会》
25.《现代性民俗学的视野与方向》
26.《有闲阶级论》凡勃仑
27.《共同体与社会》滕尼斯
28.《爱欲与文明》马尔库塞
29.《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布劳
30.《现代口承神话的民族志研究》杨利慧
31.柏拉图《文艺对话集》
32.亚里士多德《诗学》
33.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34.弗雷泽《金枝》
35.《甜与权力》西敏斯
36.《甜蜜的悲哀》萨林斯
37.《实践理论大纲》布迪厄
38.《现代口承神话的民族志研究--以四个汉族社区为个案》杨利慧
39.《巨变:当代政治与经济的起源》波兰尼
40.《主体解释学》福柯
41.《安全、领土与人口》福柯
42.《道在屎溺:当代中国的厕所革命》周星
43.《大转型》
44.《流动的现代性》
45.《爱弥儿》
46.《忧郁的民俗学》
47.《民俗学前沿》
48.《礼物》莫斯
49.《古代社会》摩尔根
50.《萨摩亚人的成年》玛格丽特·米德
51.《文化与承诺--一项有关代沟问题的研究》玛格丽特米德
52.《农民社会与文化:人类学对文明的一种诠释》罗伯特·雷德菲尔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xizq.com/smyly/10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