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吉尔·巴利,《天真的人类学家》何颖怡译,广西师大出版社,年
梁鸿推荐:一反人类学的理论化和严肃面孔,把人类学考察和考察者的生活细节交织在一起,既充满生命的质感,同时,又把考察对象纳入到了自己的生活体系之中。或者把自己的种种行径嵌入到考察对象的生活之中,幽默、诙谐,更重要的是在其中体会出一种平等。被考察者不再是遥远的原始人和野蛮人,而是和我们生活在同一世界之中的邻居,和我们一样,有爱有痛,有令人困惑的群体习性,同时也有自己独特的美感和体验世界的方式。书中没有文明人和野蛮人之分,因为作者不再是猎奇,不再把他们作为已经消逝了的、过去的生命和世界来写,而是以一种同在的视角和情感去理解所谓“原始部落”的生活和习俗。
学术著作也同样可以写得活泼、引人入胜,并且,它还不只是技巧的问题,这种方式本身亦是作者世界观的问题。
(梁鸿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
天真的人类学家与人类学的“天真”
——民族志反思的反思
周建新
人类学批评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很早以前就有评论说人类学像旅游写作。不少人将人类学视为“非人类学”、“无关宏旨”、“不重要”的个人调查生活。然而人类学家对人类学进行反思、批评,特别是自揭其在田野工作和民族志写作中的“丑行劣迹”,却无异于一声炸雷,炸倒了一些人,更炸醒了一大批人。如果说现代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英国著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是这场“人类学反思运动”的先驱者,那么他的田野日记《严格意义上的日记》()无疑是抛出的第一枚炸弹。在马氏之后,此类炸弹可谓是接二连三。其中,英国人类学家奈吉尔·巴利博士的《天真的人类学家》姊妹篇无疑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人类学反思著作之一。《天真的人类学家》一经出版,便引起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告别白癜风舍我其谁哪儿治疗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xizq.com/smymj/3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