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春季,我再次来到地球的另一端。距离上一次南美之行已有4年,这一次,复活节岛是智利之行的重要一站。
我小时候,就知道这个神秘的岛屿,知道这个岛屿上曾经竖立着无数巨石像。曾经有那么一本“世界未解之谜”的书里,将岛上巨石像的来由归结为外星人到访地球的留存,嗯,跟金字塔的建造者一样。
很多年后,当我可以亲自踏足这片对于远在万里之外的土地,内心的激动几乎难以描述。而我也开始重新了解属于这年轻的岛屿的历史,包括这里的地质结构和人文历史。于是,我发现,对于海洋文明,我简直个无知少女。所以,是时候开始开启一扇大门,走近海洋文明了。人们总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一次,我们从波利尼西亚人的迁徙之路开始~
关于复活节岛的原著民从何而来?曾有两种比较主流的猜测:1、南美印第安人跨过东太平洋,给复活节岛带来了新进的旧大陆文明;
2、亚洲的波利尼西亚人向东沿大洋洲岛链,抵达最远端的复活节岛。
现有的证据充分显示后者方为正解。证据有以下几点:
1、年,库克船长抵达复活节岛,与他随行的大溪地人能够与当地岛民进行语言沟通,复活节岛民的语言属于波利尼西亚语系,更确切的说,当地人所持语言是类似于夏威夷和马克萨斯的东波利尼西亚方言,最接近于芒阿雷瓦人的早期方言;
2、复活节岛民所使用的的鱼钩、石斧、鱼叉、珊瑚锉和其他工具都具有典型的波利尼西亚风格;
3、很多复活节岛民的头盖骨呈现出波利尼西亚人的特征,即摇椅式下颌;
4、对12对岛内骸骨的DNA检测,12个样本均和大多数波利尼西亚人一样,呈现出9bp序列缺失和3个碱基置换。而这3个碱基置换中的2个并不存在于美洲印第安人的基因中;
5、复活节岛上的作物,比如:香蕉、芋头、地瓜、甘蔗和构树,大多是原属东南亚的典型波利尼西亚作物;
6、岛上唯一的家禽——鸡,也属于亚洲典型的波利尼西亚动物。
OK,在搞清楚复活节岛上的原著民从何而来之后,我们来看看他们的迁徙之路。先来看看太平洋和大洋洲岛屿分布图。
广义的大洋洲由一块大陆和分散在浩瀚海域中的无数岛屿组成,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几内亚岛(伊里安岛)以及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波利尼西亚三大岛群。
三大群岛的名字跟岛上居民或者岛屿特点有关:
美拉尼西亚Melanisia:该地区人种肤色偏深
密克罗尼西亚Micronesia:这一区域有很多小型岛屿
波利尼西亚Polynesia:字面意义就是“很多岛屿”
由于不同时期中各种不同文化、语言的人类族群移民至大洋洲,科学家们将大洋洲划分为两个大区:
近大洋洲NearOcenia:包括澳大利亚、新几内亚和它们相邻的岛屿,扩展至所罗门群岛。这些区域在上一个冰河世纪大约4万年前被人类拓展定居。
远大洋洲RemoteOcenia:包括近大洋洲北部和东部区域,具体包括密克罗尼西亚、美拉尼西亚东部和波利尼西亚。这一区域的人类殖民史从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开始,直至公元年。
从地图左上角台湾的大小做对比,就可以想而知史前海洋民族面临着多么大的挑战了。
史前波利尼西亚人的扩张是史前人类在海洋探索中最惊天动地的一笔。亚洲大陆上的人类经过印度尼西亚群岛,向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扩散,到公元前年,他们顺着太平洋一直向前来到新几内亚东部的所罗门群岛。
同时,新几内亚东北部的俾斯麦群岛出现了一个人类族群,他们会航海、耕种,还会制作著名的拉皮塔风格的陶器。他们从所罗门群岛向东,在广阔的海域前进了英里左右到达斐济、汤加和萨摩亚,成为波利尼西亚人的祖先。这些海洋探险者虽然没有罗盘、文字和金属工具,但他们是航海艺术和木筏制造的专家,科学家们通过对陶器、石器、房屋、庙宇的遗址,实物残渣以及人类骸骨这些丰富的考古证据进行放射性碳年代测定,从而推断出波利尼西亚人扩张的大致时间和线路。
波利尼西亚人的祖先,第一波移民浪潮所拓殖的斐济、萨摩亚和汤加岛之间,相互不过几天的航程。
再往东则需跨过更为广阔的海洋才能到达以下诸多岛屿,如库克群岛、社会群岛(又名“大溪地”Tahiti)、马克萨斯群岛、奥斯垂群岛、图阿莫图群岛、夏威夷、新西兰群岛、皮特凯恩群岛和复活节岛。想要跨越这对于早期人类而言的天堑,则需要太多的准备和运气。
波利尼西亚人向近大洋洲殖民之后,又经过了年左右,才打破了这一停顿,向着更远的东方——远大洋洲RemoteOcean前进。可能是因为航海技术及木筏的进步,或是洋流的改变,又或者是海平面下降出现可作为跳板的小岛,抑或是一次幸运的旅行。
最终在大约公元-年间,波利尼西亚人抵达在东波利尼西亚地区的库克群岛、瑟赛提群岛和马克萨斯群岛。大约在公元-年间,从介于马克萨斯群岛和复活节岛之间的芒阿雷瓦、皮特凯恩和汉德森岛出发,抵达复活节岛。几乎在相同的时期,新的殖民者占领了新西兰。最终一网打尽了太平洋上所有适合人居的岛屿。
在公元年左右,在夏威夷、新西兰和复活节岛所构成的三角状的广袤海域,每一处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都有波利尼西亚人的身影。
作为陆地生物的我本人,生长在大陆沿海省份的内陆城市,从小到到大,有限的跟水打交道的经历不过是柳江河水、游泳池,偶尔有机会在岛屿边浮潜,为数不多的几次潜水体验基本上也都临近陆地。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老人与海,几部电影大概是我能想象到人类独自面对海洋时最极端最真实的情景了。我根本无法想象长达数月乘坐木筏漂流在海上的情景。而在千百年前,就有这么一群强悍智慧的海洋民族依靠纯人工的手作木筏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惊人的若干跳。实在是情不自禁的为他们喝彩!!
特别说明:本文地图来源于互联网,部分地图稍作加工。
更多精彩
漫漫回乡路第二季之新冠囧
百内国家公园,Patagonia的皇冠
阿根廷
Patagonia,你的暴烈太温柔mazzy蚂蚱
看得高兴就打赏妹子买朵花呗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ixizq.com/smyqz/5338.html